曾都区洛阳镇高级小学是2007年7月组建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地处汉十高速公路出口,交通极为便利;学校环境非常幽雅,青山环抱,绿水相依;学生活动场地极其充足,生均校园面积居全区中小学之首。2010年春,学校被定为曾都区标准化建设示范学校。
学校以 “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为育人目标,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之路,安全管理、教学管理各具特色。学校先后被评为“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人民满意学校”、“学校后勤四个创建活动综合达标学校”、“随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湖北省卫生先进单位”、“湖北省绿色文明校园”。
学校在安全管理上全面实行 “三全一无”(全方位、全天候、全员化、无缝隙)的精细化安全管理模式,着力打造安全、稳定、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全方位安全防范,确保空间上无缝隙。校门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宿舍区等凡有学生活动的地方,均有校委会成员和老师值勤。午休、就餐和课间实行分片负责,教学楼值班教师在课间分楼层实施安全管理,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学生入校、离校时,学校安排专人维护内外秩序,疏导和指挥学生安全入校、离校。严格落实门卫制度,实行校园封闭式管理,严把校园入口关,严禁来历不明人员进入校园。学校还联合公安、交通、工商等部门对接送学生车辆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为学生乘车创造良好的环境。
全天候安全监控,确保时间上无缝隙。学生在校期间,实行24小时安全管理。把学生的在校时间分为入校、上课、课间、就餐、午休、放学、晚寝等7个主要时段,坚持校领导带班巡查和教职工轮流值班。要求值班人员按时到指定地点值班,做到责任明确、监控到位、处理及时、不留空档。在学校主要出入口、通道、学生活动场所等重点部位分别装设视频监控系统,实行24小时监控。将校园监控系统同时接入门卫值班室和校长办公室,实行双重监管。
全员化安全管理,确保责任落实无缝隙。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和完善了相关安全制度,实行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安全责任追究制。层层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将安全管理与教师的年度考核、绩效工资挂钩。通过多种方式,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坚持逢会必讲安全。每周一利用国旗下讲话,平时利用校园广播、晨会、班会、黑板报,大张旗鼓宣传、讲解各种安全知识。每学期向家长致一封有关安全教育的公开信,要求家长配合学校抓好子女的安全教育工作。
今年7月份学校启动了“课外访万家”活动,截至9月底,全体教师已对两百多名学生进行了家访,足迹踏遍了全镇18个村组及街道。掌握了很多学生档案上看不出来的东西,了解了学生在学校以外的另一面,更真实、更全面的认识了学生,密切了家校感情。
自学校被定为曾都区标准化建设示范学校以后,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每个教室均配备了50寸液晶电视及电脑设备(也称“班班通”),宽带网全部进入教室,让学生实现了 “一键知天下”的梦想,为教师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更换了可以根据孩子的身高任意调整的升降课桌椅,保证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气势恢宏宽敞明亮的礼堂、图书量极其丰富的图书阅览室、标准的科学实验室、先进的教师电子备课室等等,这些现代化教学设施在全市中小学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学校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教学成绩在全镇一直名列前茅。同时还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腰鼓队、鼓号队、英语学习小组、体育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等,结合每个孩子的特长为他们搭建适合成长的舞台。学校每学期都要举办两次以上大型文体活动或知识竞赛,努力提高孩子们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每学年举办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暨庆六一文艺汇演,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在连续两年的曾都区中小学生艺术节中,学校均捧回了一等奖的奖牌;在曾都区首届小学生演讲比赛中,学校学生余仁杰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今年6月份在武昌实验小学举行的湖北省“三峡杯”现场作文竞赛中,学校参赛选手唐嘉璇荣获特等奖。
学校在教学上实施精细化管理,对教师的备、教、批、辅、考各个环节严格要求。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打造书香校园,学校申报了省级课题 《经典诵读》。诵读经典、畅游书海,让学生自小就扎根于祖国的传统文化之中,不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在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方面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其美好的思想情操。9月下旬,学校响应省教育厅及区教育局的号召,积极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在全校进行教学基本功大练兵、大比武。内容包括说课、讲课、评课、课后反思四个环节。本次活动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搭建教师展示自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练兵比武平台,促进教师刻苦钻研教学业务,努力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使学校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洛阳高小一定会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知名学校!
本报记者 周强 闻名 通讯员 蔡奎川 聂仕莲 胡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