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意大利总统与各党派协商重组政府
新华社11月13日电 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12日履行承诺,在国会众议院通过旨在稳定国家财政状况的紧缩预算法案后向总统纳波利塔诺提交了辞呈。目前,欧债危机的烈火已燃到意大利门口,贝氏辞职旨在使意大利免于遭殃。然而,继任者能否应对面临的诸多挑战?国际社会正在密切关注。
本月初,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终于冲垮了希腊帕潘德里欧政府,随后危机矛头指向意大利。一时间,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超出7%的危险水平,米兰股市大幅下跌,全球金融市场受到重创。人们担心意大利会出现债务违约,更担心意大利债务规模会大得“无法救助”而拖垮欧元区,进而伤及全球经济。
在此背景下,贝卢斯科尼政府受到来自国内外各方的压力,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出席二十国集团峰会的其他领导人对意大利改革不力颇有微词,国内反对派不断指责贝氏政府克服危机能力有限,甚至过去的同盟者也与之分道扬镳。
意众议院8日以308票赞成、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2010年度政府财政报告。贝卢斯科尼虽然赢得了表决,但失去了众议院630个议席中多数席位支持的执政联盟优势地位。他立即意识到大势已去,便向总统纳波利塔诺表示,他接受议会多数人的不信任投票结果,在议会通过欧盟要求意大利实施财政紧缩措施的法案后便辞去总理职务。
贝卢斯科尼曾三度出任总理,虽然此次没能坚持到5年任期届满,但他已是二战后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理。他曾是歌手,经商又从政,兴趣广泛,经历传奇,甚至成为许多意大利人的偶像。原本受人喜爱的贝卢斯科尼为什么会失去议会多数支持者?分析人士认为,首先,他绯闻不断,官司缠身,其执政能力广遭诟病。其次,有数据显示,在他执政期间,意大利债台高筑,经济增长率鲜有上升,各项改革措施几乎未得到落实。另外,他口无遮拦,在外交场合表现欠佳,许多意大利人认为他有损本国的国际形象。
意大利是欧元区中仅次于德国和法国的第三大经济体,一旦经济状况陷入“希腊式危机”,势必会影响欧元区的稳定。欧盟领导人认为必须建立“防火墙”,以防意大利陷入困境后波及欧元区其他国家。因此,意过渡政府能否让该国化解危机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