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亩草药护土富民——北郊双寺村中草药种植见闻
作者:冯家园
本报记者 冯家园 常言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对于曾都区北郊办事处双寺村来说,低矮的土丘,贫瘠的山地,用当地老农龚家贵的话说,“长不出好庄稼,也长不出好植被,就是一荒土包”。 然而,就是这荒土包,如今却成为了他们的聚宝地,为什么呢?原来,这些荒土包长出了“金疙瘩”——中草药。近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连绵的山坡上是成片的白珠、白芷、白芍等中草药,40多名村民正在挖掘成熟的白珠。只见村民用铁铲轻轻一撬,一棵形如人参的白珠“跃”出土面。 龚家贵说,这些中草药是随州市金源林业有限公司投资栽种的,以油茶为主,还套种了六七种中草药。据了解,双寺村开发了5000多亩的木本油料基地,套种了1000多亩的中药材。“这些中草药病虫害少、不用打药,主要是自然生长,也无需化肥,还可固沙护土。” 双寺村的山丘多为沙土,一下雨,雨水就能冲出一条条沟壑。如今,沙土丘上种上了中草药,它们的根系很好地稳固了土壤,下雨时的水土流失情况也变好了。村民苏德启说,这些小草药真起了大作用。 不仅如此,这些中药材的经济价值也不容小视。金源林业公司副总经理谢凌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双寺村的80亩白珠,今年可收入64万元;60亩白芷,可实现收入42万元;牡丹100多万株,3年后收入1500万元。全部套种中药材后,每年可实现经济收入3500万元。“可以说,中草药种植价值高。” 中草药也给周边农民带来了甜头。自从山丘上种上了中草药,村民隔三岔五地去劳作,除除草、松松土,每天还能有50元左右的收入。“对于我们这些留守在家的老人来说,这无疑是给了我们一份工作。采摘时,一天还能挣上100多元呢。”龚家贵说。从中药栽培、管理,到最后的挖掘,都给当地农民带来效益。谢凌杰介绍,公司去年在双寺村投入了50余万元的劳务费,人均增收700余元。 据了解,金源林业公司将在双寺村大面积种植中草药,同时把种植技术无偿地传授给当地农民,带领农民共同富裕。谢凌杰表示,“如果种植得好,一亩可收入近4500元,比种植杂粮等作物,农户平均每亩增收1000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