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
本报记者 陈云 通讯员 王云想 “课外访万家”活动持续开展着,随县尚市净明小学教师李华芬也与同事们一起,借此机会再次叩响了学生与家长的心门,加强家校沟通。家访,对于成绩、表现优秀的学生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表扬,而对于成绩、表现不理想的学生来说,更多的则是抗拒。为此,有着13年班主任经验的李华芬,摸索出了一套巧妙做法,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学生的心灵。 在五年级,班上有一个从外地转学来的学生叫刘青,基础较差,学习习惯养成也不是很好,十分调皮,偶尔还和班上学生动拳头,让班主任李华芬和其他科任老师们很是头疼。以前,老师们多次找刘青家长来学校,本想向家长反应孩子在校情况,希望家校共同教育好孩子。可每次家长情急之下就动手打孩子。刘青反而对老师对学校产生了抗拒心理。 李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李老师说。于是,李老师决定从刘青身上的闪光点开始。刘青喜欢打乒乓球,在球台旁挥洒自如,班上男同学特佩服他。趁课外访万家活动,李老师前往刘青家家访,刚跨进他家门,刘青父亲便以为又是孩子在学校闹事了,脸阴沉沉的,让孩子出来。李老师赶忙解释:“请不要误会,我们这次来主要是想和你们聊聊孩子在家里的情况。”李老师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学生,家长很吃惊,表示以前从来没听过老师表扬孩子的话。学生也非常感激,脸上有了笑容。李华芬又和家长一起谈了督促孩子复习功课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认真迎接期末考试。 看到孩子和家长们脸上绽开的笑容,李老师心底也默默地流淌着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