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优秀作品鼓舞人——看我市文艺创作如何为大众提供精神食粮
作者:毛传荣
  本报记者 毛传荣
  
    在一年时间内,三部长篇小说出版发行,两部诗集与读者见面,一部大型戏剧编排上演……有人惊叹,今年是随州文学创作的丰收年!
    生于随州这片文化的沃土,我市文艺工作者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钟情于本土的文化,饱含创作的激情,迸发丰沛的灵感,为人民群众捧出一道道可口的文化大餐。
  
  
    文化研究:从自觉走向自信
  
    去年5月,市政协副主席、作协名誉主席包毅国历时数年的新作《随州之梦》问世了。书中提出了传承东方文化、构建中国国家民族宗庙的设想。有人称之为随州文化从自觉走向自信的标记。
    众所周知,随州拥有炎帝神农故里和编钟古乐之乡两张世界级名片,随州不缺文化。但是多少年来,随州并未因文化而发力,因文化而叫响,就在于我们缺乏深入的挖掘、系统的整理、现代的推介。
    包毅国以对这片土地的深爱,以报答家乡的养育之恩,跋山涉水,深入研究,小心求证,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用文化散文的笔触,用心血凝成十数篇文章,结集出版。一个梦想在他心中明晰起来,他要在随州构建国家民族宗庙,让随州以卓然自立的姿态呈现在世界面前,形成一个独一无二的城市品格和灵魂。他在作品中告诉读者,这个梦想并非空穴来风,有大量的文献和考古佐证。
    在他的奔走呼吁下,中国报告文学创作基地授牌琵琶湖,从维熙、蒋子龙等一大批知名作家来随采风,先秦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随州设立分会场,随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为提升。这是一种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正是有了这种自觉与自信,我市掀起一股文化研究热,并结出累累硕果:连续两年出版《随州文化丛书》,每套6册,内容包括炎帝神农探源、随州历史人物、国宝编钟、大贤季梁、随州古话、大洪山风情等;首届编钟艺术节,出版了《钟鸣寰宇》文集,创作了《编钟敲起来》的动听歌曲;相继举办三届寻根节,《炎帝大歌》、《梦随心动》、《炎帝颂》等主题曲一再唱响,随州文化得以极大地传承和弘扬。
  
  
    戏剧诗歌:离受众越来越近
  
    “戏剧在我市专业艺术中占据半壁河山,很有影响,这是靠作品抬上去的。”市作协副主席、国家二级编剧李永朝说。
    且不说广水楚剧团排演的《虎将军》一举获得文化部“文华”大奖,也不说《大鹏歌》、《古墓花魂》、《千古绝响》这些大型花鼓戏曾经产生了怎样的轰动,单说今年排演的《不下马的将军》,就足以证明,戏剧只要反映地方特色,贴近群众,还是很有生命力的。
    今年是建党90周年,大型革命历史题材花鼓戏《不下马的将军》应运而生。该剧以老一辈革命家李先念为原型,反映了新四军五师在随南白兆山一带的抗日活动,塑造了李先念这位“不下马将军”的光辉形象,深受观众喜爱,连演4场,场场爆满。
    省文联主席、剧作家沈虹光评价说,这是我省近年来在反映革命题材中很独特、难得一见的好作品。 (下转第二版)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优秀作品鼓舞人——看我市文艺创作如何为大众提供精神食粮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随州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