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平锅堰”变身丰收堰
作者:唐天才
  本报记者 唐天才 通讯员 余运来
  
    挖土机伸展长臂挖掘泥土,三轮车满载水泥向坝埂驶去,30多名村民有的挥锹铲土,有的抬淤泥,有的挖堰角,人人忙个不停。12月15日,迎着寒风,记者来到曾都区南郊办事处凉亭村11组堰塘改造现场,看到一派热气腾腾的建设图景。
    “我们村地处丘陵地带,无外来水源。村内有大小堰塘223口,因年久失修,185口堰塘装不住水,村民称其为‘平锅堰’。”村支部书记吴福兴介绍说。
    水利设施老化、堰塘淤积严重是当地干群急需解决的问题。“三万”活动中,曾都区城投公司驻村工作队听到呼声后,及时送去6万元现金,并动员村民多方筹集资金55万元,组织机械78台套,进行矮埂加高、浅塘挖深、小塘扩大、漏塘防渗、渠道硬化改造。
    刺骨的寒风挡不住村民投身堰塘改造的脚步,汪新泰、卢全金、王海建、肖书义、肖书斌、王长江等30多名村民纷纷投资30余万元用于堰塘建设。村集体投入资金14万元用于水库建设。“‘三万’工作队抛砖引玉,6万元引来了55万元建设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了资金作保障,昔日的‘平锅堰’将变成旱涝保收的丰收堰。”吴福兴笑着说。
    翻过一座小山,沿着挖土机留下的“脚印”,记者来到文家庙水库施工现场,放眼望去,一泓碧波在寒风下荡漾,几只野鸭悠闲地游来游去,工人们将水泥板一块块并列排成一排。“这座水库是上世纪50年代初修建的,今年我们村投资10万余元,对其进行加固,用石头筑起了长90米的墩脚墙,内堤排铺水泥板,这样一来,水涨了,堤坝不会下沉,风吹浪打,内堤也不会受到侵蚀。”吴福兴说。
    目前,全村已修复小型水库1座,修建小型水库1座,修复大型 坝3处,修复“平锅堰”185口,可新增蓄水1000余万方。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平锅堰”变身丰收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随州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