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激情跨越 精彩赶超
——写在2012到来之时(一)
作者:许享红王董斌
  同心铸辉煌,回首花满路。
    刚刚过去的2011年,随州经济发展取得骄人成绩,实现了 “十二五”良好开局: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首进全省前五位,外贸出口稳居全省第四位,粮食生产“8连增”、农民收入“12连增”……
    随州,迈出了跨越发展的坚实步伐,展开了科学发展的新画卷。
  三驾马车一齐发力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
    2011年,我市“三驾马车”一齐发力,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
    投资增速加快,项目建设火热。2011年,全市实施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273个、比上年增加300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0亿元,比上年增长96亿元,增幅35%,连续5年保持高速增长;148个投资项目获得上级7.13亿元无偿资金,比上年又增1.76亿元。2011年,全市招商引资75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全市实际吸收外资6200万美元,增长29%,超额完成省定目标。江苏绿钢集团、厦工楚胜、深圳美亚迪电子等一批大项目落户随州。2011年,各地还大力对上争取国家和省项目资金,农田水利建设、工业扩能、技术改造、道路建设争前恐后,教育、医疗、文化投资千帆竞发,项目建设方兴未艾。
    出口再创纪录,消费水平提升。2011年1至11月我市出口7.995亿美元、增长21.4%,稳居全省第四,预计全年出口将超额完成8.57亿美元目标。80家企业产品出口到62个国家,刷新记录;农产品出口3.85亿美元,继续稳坐全省第一把交椅;机电产品出口2.71亿美元,全省第二,其中汽车出口首次突破2亿美元。预计全市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亿元,比上年增长18%,城乡消费水平稳步增长。
  工业兴市成效显著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2011年,我市大力实施“工业兴市”主战略,全市工业总量和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做大做强工业“龙头”,专汽之都建设纵深推进。共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省部级战略逐步实施,2011年,省汽车行业协会与随州签订合作协议,中国(随州)专用汽车发展论坛召开,确立了随州专汽代表全国专汽发展方向、领航民族专汽工业发展的地位,支持随州做大做强专用汽车之都。随州作为“中国专汽之都”的美誉度不断放大,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源源不断进入随州。厦工楚胜、尚沃改装车、上汽商用车等一批大项目落户随州,本土重点企业稳步增长,齐星集团年销售将跨50亿元大关。近30公里的专汽走廊更具规模,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深度战略合作,专汽产业的科技含量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大力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全市七大产业板块竞相发展,专汽、食品产值双破200亿元大关,建材、化工增长速度均超过60%,电子、光伏、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汽车及零部件、香菇加工、风机制造跻身全省重点产业集群,建材产业有望于2012年成为第三个年产值过100亿元的产业,为“十二五”期末工业形成年产500亿元、400亿、300亿的梯次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
    2011年,全市规模工业首次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实现工业增加值173.21亿元,增速25.3%,高于全省平均增速4.8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五位。
    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2011年,6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煎熬着随州大地。
    面对旱情,市委市政府指导全市人民科学抗旱,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2011年,全市粮食总产161.1万吨,比上年增长3.5%。全市实现了秋粮连续8年增长、农民连续12年增收的可喜局面。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2011年,全市新增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同星农业、裕国菇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声名远播,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水平更加增强;新建了一批高产创建示范片,马铃薯千亩连片单产创全国 “最高纪录、最优模式”;“亿只鸡”工程顺利推进,省级、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分别发展到22个和4个,带动2万多农民增收致富。
  (下转第二版)
  本报记者 许享红 王董斌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激情跨越 精彩赶超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随州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