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挖堰塘挖出“随州经验”——我市堰塘建设记事
作者:桂运东陈晓林
  本报记者 桂运东 陈晓林 通讯员 徐光斌
  
    1月7日上午,随县万福店农场凤凰山村枯树湾大堰的改造工程基本结束。村支书潘祥树介绍:“这座占地36亩的大堰,可蓄水6万方。村里在驻村的县国土资源局‘三万’工作组支持下,已整修大小26口堰塘,超额完成了挖塘任务。”
    2011年秋季以来,万福店农场已经整修堰塘192口,全场6个村(居委会)村均32口,在全市乡镇(场)中率先基本完成了新一轮“三万”工作任务。
  
  
    百里堰塘带“靓”化农村
  
    2011年12月27日,随县厉山镇双寨村周家窑大堰,挖土机轰鸣着挥舞长臂挖土筑堤,干部群众正忙着挖塘清淤,昔日的小堰塘变得“肚大腰圆”。副省长张通与市长刘晓鸣、市委副书记张桂华等一道,穿上长筒胶鞋,拿起铁锹,加入到挖塘清淤的劳动大军中。挥锹,挖泥,倒泥……
    2011年12月24日,随县尚市镇群金村鲁家大堰边,彩旗招展,人头攒动,机器轰鸣。市委书记王祥喜和当地干部群众一道,走进泥塘挥锹挖泥,抬筐运泥……
    这是随县 “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中的难忘镜头。
    随县沿316国道两侧,分布着厉山、尚市、唐县镇、万福店农场等6个乡镇36个村、120多个村民小组,耕地集中,水源条件差,是全市重点易旱地区。2009年以来,随县启动 “316国道百里塘堰亮化工程”,两年间建成的300余口塘堰像一颗颗珍珠串在316国道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较好地解决了该区域内农田灌溉问题,还对全县的堰塘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去年12月初开始的新一轮 “三万”活动,让这个珍珠带更加闪亮。
  
  
    “随州经验”继续放大
  
    “修堰如建仓,蓄水如蓄粮”。对于地处鄂北岗地上“十年九旱”的随州市而言,整治塘堰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2011年8月1日,省委书记李鸿忠视察随州旱情,对随州以当家塘堰为重点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提出希望,鼓励随州根据“旱包子”地区的实际,立足长远,在塘堰等水利设施建设上先试先行,努力让“旱包子”变成大粮仓。
    市委、市政府迅速研究部署,出台十条措施,打响了一场保吃水、保丰收、保长远的塘堰建设攻坚战。我市出台《关于加强水源工程建设的意见》,决定继续实施“千村万塘”工程。新一轮“三万”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全市整修堰塘活动。
    去年12月2日,《中国水利报》头版头条发表长篇通讯《湖北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文中第二个小标题是:“随州经验点燃全省热潮,人力财力共助‘三万’活动”。12月7日,副省长赵斌批示:“随州市多措并举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各地借鉴。”
    何谓“随州经验”?市水利局局长黄安一说,在堰塘建设中,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共建,就是 “随州经验”的核心。2011年,我市除财政拨款用作“以奖代补”资金外,全市干部职工主动募集捐款500多万元投入到扩挖塘堰当中,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民间投资参与塘堰建设,让政府投资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曾都区南郊办事处在新一轮“三万”活动中,投入政府资金127万元,吸纳社会资金400余万元,村级投劳筹资170万元,新开挖堰塘483口,整修825口,同时清淤渠道52千米,新建泵站4处,维修泵站22处。
    广水市郝店镇双岗村在省社科院“三万”工作组帮扶下,整修了华家榜万方大堰。全村57口堰塘保了农业丰收,引来了5家企业,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下转第二版)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挖堰塘挖出“随州经验”——我市堰塘建设记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随州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