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前夕种薯忙
作者:张清特约记者江开军
本报记者 张清 特约记者江开军 通讯员王辉 腊月里,记者在随县唐县镇走访时看到,不少农户并没有忙着办年货,而是利用节前的良好天气抢播马铃薯。 元月中旬,记者来到随县唐县镇新桥村,通村公路旁,只见一条条整齐的沟垄,一片片白色的覆膜,三三两两的种薯农民点缀其间,构成冬日里一道别样景观。 “轰隆隆……”一阵机械声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该村五组,村民李泽福正驾驶着机械,在自己承包的田地里播种马铃薯。“今年我种了30亩马铃薯,有了这马铃薯播种机,省工省时又省力,效率高多了。” 起垄、播种、打药、覆膜,四步合一,同时进行,一次完成。“人工一天只能种下三分地,用上这播种机,每天可以种十几亩。”利用更换种子和肥料的闲暇机会,李泽福同记者攀谈起来。他说,以往种植马铃薯,大多靠人工,既耗时也耗力。为了方便种植马铃薯,去年,他特地从山东购回马铃薯播种机和收获机,除了自用外,还帮助当地农户种植和收获。 李泽福说,随着唐县镇马铃薯产业逐渐做大“走红”,他还把马铃薯种植业务发展到周边的仙桃和武汉蔡店等地,当起了那里的马铃薯种植技术员。“这机械,最近才推广起来,省时省力,可受农民朋友们欢迎啦!”李泽福满脸自豪地说。 李泽福是新桥村的种薯大户之一。据随行的唐县镇农技服务中心副主任余功亮介绍说,在新桥村,10亩以上的马铃薯种植大户近20家,目前全村已种下马铃薯5000亩。 冬播一粒种,春收万担粮。唐县镇马铃薯区别于传统夏种秋收模式,实行头年冬季播种,次年五月收获,时值蔬菜淡季,抢占了市场先机,填补了行业空白。当地村民算了一笔帐,冬播马铃薯春季收获,一般亩产5000斤,产值4000元,除去开支1200元,可挣2800元,效益是种植小麦6倍。 “既要种的好,还要卖的好。”余功亮说,今年,唐县镇将继续依托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及早行动,广开销路,广劈市场,确保开春之后的马铃薯卖出个好价钱。 轰隆隆的机械声还在继续,幸福的种子继续在希望的田地里播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