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您,回家路更温暖
本报记者 彭润 实习生 朱歆未 红帽子、绿马褂,今年春运期间,来自我市各行各业的志愿者活跃在随州火车站。他们以网络为媒介,发起了这次春运志愿服务行动。在1月15-20日、26-30日的8天时间里,志愿者们帮旅客拿行李、带路、发放列车时刻表。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双手,温暖了游子们的心。 以网为媒,发起志愿行动 2011年12月底,中国随州网网友“秋阳”、“婉儿”在论坛发帖,招募2012年春运志愿者。帖子一发出,网友们积极响应、纷纷报名,帖子点击率很快超过千次。2012年1月15日,志愿服务行动第一天,近百名网友参加行动,活动初步取得成功。 这一切的背后,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王进。王进是我市一名普普通通的市民。前些年,他在东莞打工,并注册成为了中国志愿者协会的一员。一有空闲,他便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活动。“有困难找志愿者”,耳濡目染的王进对这句话体会尤深。 2010年春运期间,王进到火车站送人,发现偌大的车站却见不着志愿者的身影,便萌生了组织春运志愿服务的念头,希望通过志愿者的行动,树立随州良好的形象。通过QQ邀约,王进的想法变成现实。 寻求支持,活动规模逐渐扩大 春运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搞了两年,但参与人数有限,影响很小。2010年,王进认识了“秋阳”。同样喜爱参加公益活动的“秋阳”决定参加2012年的春运志愿服务行动。活动筹划期间,“秋阳”积极建言献策,迅速成为活动的骨干,负责活动细节的落实。另一名热心网友金发仁则负责活动的 “外交”工作。加上其他热心网友的积极参与,此次春运志愿服务行动的前期筹备工作有序开展。 鉴于前两次活动影响较小,几位组织者决定联系相关政府部门,争取支持,寻求赞助解决志愿者的吃、穿、行问题。三人一番努力,团市委决定为志愿者提供帽子,并为每位志愿者在活动期间提供一份意外险,市交通运输局则提供统一的衣服。市公交公司则表态,每位参与行动的志愿者服务当天可免费乘坐16路公交。组织者还从香港街一家商户拉到了一千元的赞助,加上热心网友凑的钱,志愿者的午餐也有了着落。 良好的“后勤”保障,为志愿服务行动取得成功提供了保证。活动期间,上百位市民参与行动,获得来往旅客的交口称赞。 公益积分,让志愿者也受益 此次志愿服务行动已经圆满结束,但组织们没有就此停歇。“秋阳”告诉记者,整个活动期间,他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如何把志愿者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类似的公益行动成为常态,并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秋阳”发现,此次活动中,仍有人对志愿者的行为表示不理解,戒备的眼神甚至白眼让志愿者们 “很受伤”,志愿者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对此,有网友建议,推行“公益积分卡”制,将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内容记录下来,详分等级,当志愿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申请相应的志愿服务。“秋阳”认为,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建议。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参与此次行动的志愿者服务时间、内容整理成档,有条件之后,将资料录入网络,建立一个志愿者库,“公益积分卡”制将成为现实。 这次的春运志愿者服务行动,不是终点,它或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网友心声 “SZ杨柳依依”:今天我跟中国随州网的几名网友到随州新火车站参加了“春运志愿者服务”活动。协助火车站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帮助乘客拎包、指引路线、现场提供咨询、分发免费的火车站时刻表。在为别人服务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充实和快乐!感受到了自己生存的价值,以后只要有时间,我还会去参加的,同时也会参加更多类似的活动。 雷骐嘉:看到很多和自己一样的年轻人积极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自己也有一种自豪感和归属感。劳动最光荣,以后如果还有这种活动,我会继续报名参加。 “随州人”:春节人们在欢喜度假时,这些志愿者却在义务服务,令人感动。向他们致敬! 编后语 毛主席说,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对于王进以及他的伙伴们连续三年组织春运志愿服务行动的做法,我们表示由衷钦佩。但有时候做好事不仅仅要有高尚的情操、善良的心,还要有良好的平台和优秀的组织者。如今有了网络,许许多多原本不相识的人有了更多为同一件事出钱出力的机会,更有那么多热心的市民积极参与、发起一桩桩公益行动,这是一件好事、幸事。我们也呼吁更多的市民参与进来,为建设一个友爱、互助的社会努力。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组织为这些行动提供帮助、支持,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遍地开花,让“有困难,找志愿者”的口号成为大家的共识。(欢迎广大市民在中国随州网(www.sz-news.com.cn)爆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