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名牌情结”,还是“自我实现”?
  甘相伟到北大当保安的故事,可能会有各种版本的解读。
    对于热衷于考名牌大学的学生和家长来说,这实在是一个“利好”消息,“终南捷径”又多了一条啊:万一时运不济,考场失利,不得已权借七类八类大学“随时避难”,熬个三年两载,再到耶鲁剑桥哈佛牛津,看个门摆个摊设个点蹭个课,修成正果等到“招安”,不就实现了从山寨到名牌的华丽转身?
    对于实用经济学倡导者来说,这又实在是一个资源的极大浪费。其一,已经大学毕业,并跻身于白领一族的法律顾问,却偏偏要自废武功,自我归零,脱下了专家的白大褂,穿上保安的灰制服,你说这人是不是“颠倒黑白”?其二,这账实在是算不过来,几年前的月薪就是三千,干的又是“知识产权”、“专利申请”这些让人肃然起敬的事儿,几年间收入 “倍增”“翻番”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几乎是已经装到口袋里的钱,却又拱手相让。你到北大守门能守多少钱?即便是蹭课,也免不了蹭课的成本吧?即便是皓首穷经,弄个硕士博士,恐怕读来吟去,还是个入不敷出。这小伙儿呀,实在是学错了学科,不该学文学,而应该学经济学。
    但对于马斯洛的信徒来说,这实在又是一个自我实现的典范。一个少年,因为某一个触发点而萌发了一个梦想:走进未名湖畔,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但造化弄人,路途坎坷,高考一役,与梦想南辕北辙。这个少年,此时已是青年,没有怨天尤人,面对现实,悄悄地将梦想收藏,为满足自己基本的生存需要打拼。而当职场立足已稳,温饱无忧,那早已收藏的梦想又探出头来,此时顾而问之,孰轻熟重?毅然弃金钱如敝履,投身于梦想之门下,嗜苦如甘,自得其乐,终于梦想开花,名曰《行走在未名湖畔》。
    因梦想而努力,虽百折而不挠,终于激发潜能,升华人格,娱己而悦人,谁说不是“自我实现”的境界?
    此三说者,各有粉丝粉条,读者诸君,尊意如何?
    热衷名牌本来无可厚非。能考上名牌大学,成国家栋梁;穿名牌衣服,贡献GDP,都是令人愉悦的事情。但如果成了“名牌控”,为上名牌,读了高四再上高五;为穿名牌,一日三餐省去两餐,于己度日如年,近乎自残;于人里子没有,哪有面子?
    算投入产出账更没有错。但现在许多家长发现,你越对孩子算账,他越无动于衷,越稀里糊涂。你说,考多少分会省多少钱,上什么学校会挣多少钱,挣多少钱买个什么样的房子,他会给你怎样的回应?即便孩子成年了,学会算账了,他也会算出,许多东西是钱买不来的。
    而自我实现者,其实是另外的一种算账方式,算的是如何完善自己,如何体验快乐。如果大家都为各自的梦想打拼,哪里会出现人满为患的“独木桥”?如果大家都去干自己喜欢的事,吃了苦还自得其乐,那整个社会该是什么样的“幸福指数”?一个个别具一格的个体都“自我实现”了,那该会是一个怎样物种丰富、和谐共生、百花齐放的世界?
  张 顺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名牌情结”,还是“自我实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随州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