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创汇单——我市实施农产品出口与生态保护“双赢战略”记事
作者:桂运东许享红
本报记者 桂运东 许享红 出口8.995亿美元,居全省第四。 农产品出口4.7亿美元,居全省第一。 食用菌出口4.4亿美元,居全国第一。 食用菌出口已是连续8年全国第一。 在食用菌外贸出口创出 “随州现象”的同时,生态保护也是全省领先。去年12月30日,随州成为全省首批 “湖北省森林城市”。 这是随州2011年外贸出口成绩单。随州,创造出食用菌出口的“绿色订单”。 绿色产品,出口创汇越来越多 香菇是随州最早的出口农产品,政府招商引进外来资本,对本地众多小出口商重组整合后,龙头企业征地建厂,引进国际标准化生产线,并在政府的推动下,合作兴建了国内最大的 “出口香菇标准栽培基地”,随州食用菌创汇直线上升。 有了龙头,随州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食用菌,随南随北90%的农户种香菇木耳。香菇示范基地随县三里岗镇吉祥寺村,家家户户种菇耳,富起来的农民住小楼、开轿车。2010年人均收入1.1万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像吉祥寺村菇农一样致富的农户,在随州随处可见。 政府引导,随州食用菌产业告别了散兵游勇,走上了集约化生产之路。“农户+基地+公司”产业链不断完善,加工企业也聚集成三巨头:三友 (随州)公司、裕国菇业、神农生态。“三巨头”全面实施标准化操作,实施严格的可追溯质量安全体系,产品出口70多个国家,掌握着全球食用菌市场的话语权,从未发生国际贸易争端。 去年8月,三友公司作为中国食用菌行业代表,顺利通过全球最严格、美国FDA最高认证机构的检查,为中国食用菌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顶尖级的“绿色”食品认证。去年12月,湖北裕国公司成为全国香菇行业首家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全国最大的食用菌出口基地 “随州食用菌出口基地”,去年12月获国家首批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授牌。去年随州农产品出口4.7亿美元,其中食用菌出口4.4亿美元,是全省食用菌出口的70%、全国的25%。其它农产品如蔬菜、中药材、干果、小龙虾、蛋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绿色生态,随州山林越来越美 经济发展不能以资源破坏为代价,金山、青山同样重要,外向经济发展与山林资源保护两手都要抓都要硬。市委市政府态度坚决。 随州全境封山育林已6年,近年以创建森林城市为契机,大力实施绿色林网工程,通过绿盾行动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食用菌和其它所有用木计划,都严格依法审批。 记者在曾都区万店镇先觉庙水库库区走访看到,以前的秃山如今树高林密,栎树直径都长到20厘米以上。农户徐金禄说,以前在“责任山”砍树自己做主,封山后大家都知道必须报批。 政府倡导封山育林和食用菌生产兼顾,随州食用菌发展不再仅用栎木作原料,草木灰、棉籽壳、稻草麦秆等,都被开发成替代资源。“我去年种了15000袋香菇,收入5万多元。”曾都区洛阳镇菇稻模式种植示范基地,农户万顺国说。华农大与随州合作发明了菇稻模式,稻谷收割后在田里种食用菌,由于接地气,菇形圆整口感好,价格高,种菇废料变肥料,稻谷也增产。 随州实现扩大出口和生态保护双赢。过去5年,随州植树造林60.5万亩,到去年底全市林地达到50.5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0.4%。去年12月30日,随州成为全省首批“湖北省森林城市”。 (下转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