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人才,为工业兴市加力——我市人才工作巡礼之一
作者:陈晓林
  本报记者 陈晓林
  
  
    编者按:近年来,全市上下形成共识:人才是助推经济发展的动力,抓发展必须抓人才。市委市政府推出多项措施、开展多项活动,引才、爱才、留才,各类人才大显身手,奋战在“工业兴市”战场,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报今日推出系列报道 “我市人才工作巡礼”,展示近年来我市人工作取得的成绩,营造“人才强市”的浓厚氛围。
  
  
    这是一张漂亮的答卷:2011年,随州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18亿元,增长15.2%;规模工业增加值199.88亿元,增长25.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07亿元,增长48.5%。各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首次在全省市州中位居前列。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正如市委书记王祥喜所说:“随州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兴市主战略。工业兴市必须人才强市。”
  
  
    教授的身影,出现在企业车间
  
    在正月初八举行的全市2011年度总结表彰暨2012年开门红动员大会上,齐星集团董事长徐德再次获得特殊贡献奖。2011年,该集团共实现销售收入45.5亿元,同比增长45%;实现利税7.5亿元,同比增长33%。
    和许许多多成功的企业一样,齐星辉煌的背后,有一大批各类人才的支撑。在这些企业的车间里,可以看到教授的身影。
    近年来,我市在自身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高校人才资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校地合作之路。2010年6月,市委、市政府在汉举办了“随州武汉高校人才引进与科技合作洽谈会”,签订科技项目协议40项,仅当年校企合作就攻克技术难题36个,申请专利14项。我市作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汽车产业是第一大支柱产业。2010年以来,我市先后聘请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的31名专家教授组成专用汽车专家顾问团,为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提供项目指导服务,为我市汽车机械产业取得产值“两年翻一番”的可喜成绩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1年,我市还首次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博士生社会实践基地,邀请14名清华博士来随开展了为期6周的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老总的身影,出现在大学课堂
  
    和专业技术人才一样,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市各工业企业的经营者,多是从市场经济中爬摸滚打出来的“草根企业家”。多渠道提升培养企业家人才队伍素质,是我市人才工作的又一重点。
    2011年10月14日至10月19日,我市50余名企业家坐在了清华大学课堂,参加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培训。培训中,企业家们深入学习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及“十二五”形势与对策、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战略、公司治理和资本运作等专题讲座。湖北省风机厂有限公司董事长熊俊杰感叹道:“组织企业家到清华大学研修学习,显示了市委、市政府对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我们这些企业家不仅学习了先进经营理念、更增长了见识,为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提升企业竞争力开阔了思路。”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在校地合作中,我市引导企业与高校共建研发平台,提升企业发展后劲。2010年以来,我市企业先后建立了20家研发中心,11个研究生实践基地,3个博士后产业基地,“外来和尚”带动“本地和尚”,壮大了企业研发团队,大家共念了一曲跨越发展的“真经”。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人才,为工业兴市加力——我市人才工作巡礼之一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