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州本土作家小说连载《布袋沟》
编者按: 在我们随州大地,活跃着一批本土作家,他们辛勤耕耘在文字土地上,获得一定成就,李旭斌就是其中一名杰出代表,其小说《布袋沟》成为湖北作协文学项目扶持作品。从本周起,随州日报.鄂北都市将连续刊载《布袋沟》这部作品,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李旭斌,男,1959年生,随州吴山镇新集村三组人,曾在 《中国故事》《芳草》《延河》《长江文艺》《雪莲》《中华传奇》《古今故事报》等全国近百家报刊发表作品150多万字,著有中篇八姐妹小说 《桃花寨》,短篇系列小说 《田家湾》,中篇小说集《蝎子村》,长篇小说《绿韵》、《布袋沟》、《鸡鸣山传奇》等。其中《绿韵》获湖北省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布袋沟》为湖北作协文学项目扶持作品。2004年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现兼任随州市作家协会秘书长,《编钟》副主编。 《布袋沟》故事梗概 自从解放那天起,布袋沟一河两岸 ,上下十里地的大小事情都是古老三做主。他是这里几十年的土皇帝。他把生命交给了对布袋沟“红火”的期待。可而今,布袋沟红火起来了,农民转身变为股东和企业职工,实现“乡村集市化,农户产业化”了。布袋沟的人们却无视他古老三的存在了,这使古老三意识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已经结束,于是他向早已建好的墓穴走去...... 1、躲开了狐狸遇上了狼 布袋沟是从桐柏山一道主脉上牵扯出的大山沟,沟溪之水在走出大山即将进入丘陵地貌的关口,突然遭遇了一道岭,这道岭就是铁石岭。铁石岭像故意不想让山溪出头一样,顽固地拦住了水头,与山和水兜了个大圈子,形成了一道大大的回水湾,如今的布袋沟村就坐落在这回水湾里。古老三去自己的墓地也是从这里起步。 是铁石岭故意使坏,使布袋沟的前途似乎山塞疑无路,可溪水以她特有的灵性和忍性来了个峰回路转,湾回别有天,绕行三四里路还是找到了出路。铁石岭似乎不甘心失败,一抖身躯将一座座顽石抖落到沟底。于是铁岭和顽石的挤压唤醒了沉默的溪水,水变成了激怒的战将,它们时而跃起,时而深跌,如倾如沸。强权下,水被逼得浮躁不安,他们徘徊着,咆哮着,一路拼搏,奋勇向前。这里不光用得着水滴石穿,还应有水来石开,水凿石改,水摧石动,是一幅以弱胜强的奇图。一场惊天动地的厮杀过后,孱弱的水终于把一座座石推开,将一道道拦阻斩断,在铁石岭下撕扯出一道豁口,奔腾而出。 眼望沟底这揣急的溪水,古老三想,我和这蹦蹦跳跳永不停歇的溪水一样,只是布袋沟的过客,当初糊里糊涂地来了,如今又急急忙忙要走了。此时古老三突然感悟到,其实从当初来的那天起自己就开始朝去的地方走了。那时他根本没想到自己能看见新一个世纪的太阳,更没想到自己还有幸享受天年。在天年里,古老三终于弄明白了人和墓的关系,原来,人的真正老家是坟墓,世上的人都和沟底的溪水一样只算过路客,整天忙忙碌碌朝前奔,其实都在回老家。想想自己,这会儿朝墓穴走,不正是回老家么? 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古老三是布袋沟土长但不是土生的主人。 没有人正正经经的为古老三起过名,他出世时,已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先期到达,他是第三个,打记事起他妈就叫他仨,长大一点有人叫过他古三,来布袋沟后就成古老三了,尽管他那时只有十多岁。 父亲是啥样,古老三没有见过,也不知啥时没的。古老三十二岁那年,一个风狂雨骤的夏日,有人惊慌失措地四处叫喊:“黄河开口了!”“黄狗子来了!”妈妈跺着一双小脚焦急地高喊“仨!快跑!”于是古老三随着母亲、姐姐、哥哥和刚刚九岁的妹妹一路向没有水的南边奔跑。那黄水就像疯狗一样,咬着人们的屁股紧追不放,跑着跑着母亲发现妹妹不知啥时没有了。“四!我的四呀!”母亲捶着胸口撕心裂肺地呼叫一声,一回头,满眼的黄水就跟在脚后,凶残得大有吞天灭地之势。母子们再也没顾上哭叫第二声。谁慢一步,谁就是黄水口中的猎物。后来凶猛黄水渐渐失去了威风,水跑慢了,人们也开始缓口气,随着慢下来的黄水走走歇歇。 一家人随着黑黑压压的人群一路南逃,一天一夜过去了,总算甩掉了“黄狗子”。大家有气无力地倒在了一座黄土岗上。“妈呀”“儿呀”“乖乖呀”呼喊声夹杂着哭叫声,乱作一团。这时繁杂的人群中不知谁突然惊叫一声:“洋狗子来了!” (下期请看“古老三与家人分离,进了牛大财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