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静
从远古传说的“三皇五帝”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601位有据可查、有史可依的中国帝王“复活”在袁建楚的笔下。这601幅画像不仅包括“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知名”帝王,还包括一些少数民族和未被纳入帝纪却有独立年号的“无名”帝王。袁建楚为帝王们写了130多万字的“志”,他说要“打造”一部全面的中国帝王图志。
袁建楚是随州市图书馆退休干部,今年68岁。从小,他就喜欢画画,虽没上过专业学校,却有天赋肯钻研,可谓自学成才。他也对历史文化感兴趣,遇到想买的文史资料,宁愿饿着肚子也要买。
在图书馆工作期间,袁建楚发现目前我国载入史书的帝王像不全,只有100多个,便萌生了补全帝王像的念头。经过多年的资料收集整理,1993年袁建楚停薪留职,全心全意开始创作。每天工作12个多小时,每幅帝王像都深思熟虑地修改过七八次。对于传世的、被人们熟悉的帝王像,袁建楚在临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比如一代女皇武则天,在临摹样貌基础上,在她身后画了一张龙椅,而其手指放在下巴处作沉思状,似在想计策夺江山。对史籍上没有肖像的 “无名”帝王,袁建楚则依据史书对其形象的描写和当地石窟雕像进行再创作。经过10年的奋斗,601位帝王像创作基本完成,且每位帝王有“志”。
此后10余年,袁建楚对作品进行了修改完善,除帝王图像及“志”外,还附了中国历代王朝主要都城及立、亡国帝王表,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统计表等。最初,袁建楚把作品定名为《中国帝王生平肖像大典》,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刘玉堂看了之后,提出书名改为《中国帝王图志》。已去世的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评价此作品 “图文并茂,优美史书”;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顾问李宝光认为该作品“六百帝王皆亮相,千秋功罪汇一典”。
这些年,有出版社联系袁建楚出版图志,但他想精益求精,而且他也一直太忙碌。炎帝神农故里景区、大洪山风景区、广水三潭、回龙寺公园、马坪詹王广场等处的浮雕、壁画、铜版画,大都是袁建楚设计的图案。他还制作了战国曾都 (影视)文化产业城建设规划,深刻挖掘曾国历史文化,想将古时的恢宏搬到现代。袁建楚说: “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在随州文化发展史上留下点痕迹,也给后人留下一些精神财富。”今年3月5日,袁建楚还获得随州市文学艺术界“德艺双馨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