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守护碧水蓝天
——广水市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作者:彭晓华
  特约记者 彭晓华 通讯员 黄永全
    这里的山,峰峦叠翠,郁郁葱葱;这里的水,清澈潺潺,奔流不息;这里的景,秀美宜人,如诗如画……走进广水,处处充溢着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之美,彰显着生态、宜居的魅力。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近年来,广水市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路子,构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绿色福利、生态福祉。
    广水始终把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放在第一位,突出首位意识,从项目管理上控制污染物增量,从减排项目上狠抓工作落实。该市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严控制涉及重金属排放、“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项目,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项目入户前,认真做好项目性质、工艺、选址等方面的论证,严格把握准入门槛。同时,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督促企业采用同行业最先进的设备、工艺和治污措施。目前,该市已有凯龙化工、三江固德、雅都恒兴纸业、广仁药业等4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验收检查,清洁生产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广水坚定决心,打响环境污染歼灭战,依法淘汰了一大批落后产能,先后关闭了10家造纸厂、2家水泥厂、5家炼油厂、15家砖厂、8家小炼钒厂、7家土纸厂,关闭了22家群众反映强烈的小型塑料、铝合金、大理石加工企业和40余家浴池、卡拉OK厅等个体企业。
    该市在应山城区建设了无害化垃圾卫生填埋场,应山城区生活垃圾全部收集运送到该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85%以上。针对水环境污染问题,该市在应山城区建成了日处理5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市区污水处理率已达到了90%以上。该市水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市区水环境功能区全面达标。
    该市着力推进农村生态建设,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先后出台了《加强土壤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编制了《广水市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十二五’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规划》,明确了国土、水利、环保和乡镇办事处各自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强化了保护农村环境的组织工作和具体措施。目前,该市桃源村、白龙村先后制定了各自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做到了饮用水源全防患、生活垃圾全收集处理、禽畜养殖污染全治理。
    近年来,该市先后开展了饮用水源保护、涉重金属企业排查、医疗危险废物排查等环保专项行动,共出动环境监察人员1500余人次,对13处饮用水源保护地、50家涉重企业、18家电站、30家医疗单位、17个乡镇办事处等开展了环保专项调查行动。其中,取缔许家冲、徐家河网箱养鱼80余处,取缔先觉庙、高峰寺水库采砂点18处,清理排污口17处,治理水源保护区内养殖场6家,关闭土纸厂3家,有效地保护了全市的饮用水源。
    绿化广水,人人有责。该市广泛开展“绿满广水”活动,动员全市人民植绿、护绿、爱绿、兴绿,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绿色全覆盖,到2017年全市宜林地、无立木林地、通道绿化地、村庄绿化地应绿尽绿,新增有林地面积28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4%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50%,道路绿化率达到100%。。
    中华山林场是全省十大林场之一,拥有10万余亩的林地面积。过去,中华山林场采取以砍卖树木为主的经营方式,坐吃山空。痛定思痛后,中华山林场停止了砍伐林木行为,积极保护好现有的林木资源,抢季节大量栽种生态林。截至目前,该林场已解除林木砍伐、销售合同10余份,涉及林木约20余万方,同时栽种200余亩苗木,在林场主要风景地带栽种了2000余株桂花、玉兰等风景苗木,抚育幼林5000亩以上。
    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曾一度消失的野生动物和鸟类陆续又飞回中华山,其中包括一些国家一、二级保护物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绿头鸭,以往只是迁徙时在中华山落脚中转,但现在已将中华山作为迁徙目的地,在此“定居”繁衍后代,中华山渐渐成了华中地区鸟类的“天堂”。今年4月,广水市中华山林场所属范围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鸟类自然保护区,成为全省7处新建保护区中唯一的鸟类自然保护区,也是随州市唯一的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广水持续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自然生态不断改善,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绿色画笔”绘就秀美家园
  通讯员 刘 刚
    六月的广水,抬眼见绿,街道两旁常青香樟与参天梧桐相映成趣,广玉兰花开艳丽,雪松苍翠挺拔,公园广场处处风景如画……一座生态秀美的城市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近年来,广水市围绕打造“鄂北中等城市、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充分发挥生态人文优势,积极创建省级园林城市。通过不懈努力,截至目前,该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3.32%、38.0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02平方米。
    公共绿化快速发展
    大手笔催生绿色广水。三年来,该市不断加大绿化投入,进一步增加城市绿化总量,全面提升绿化档次,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一批重点绿化工程建设和改造任务。
    该市先后委托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北京景观设计研究院对公园绿地进行规划设计,邀请其专家来广水指导参与园林建设,改造提升印台山公园、中山广场,规划新建“一河两岸”景观带、滨河植物园、潘家湖生态园,改建规划公园面积达到134公顷,按照《公园设计规范》的要求,突出植物造景,绿化面积占总面积的75%以上。
    为满足居民出门500米有一处休闲绿地的要求,该市在加强大型公园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强广场、街头绿地、居住区小游园建设。在老城区建成了印台广场、中山广场、火车站前广场、南门小游园、城雕小游园、十里社区小游园等6处公共绿地;通过规划建绿,建成了光明绿岛、中山绿岛、城市印象、国际现代城居住区小游园、大悟路口绿岛等12处公共绿地。这些绿地的建成,使城市公园绿地布局更趋合理,分布更趋均衡。在绿地建设中,注重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乔、灌、草合理搭配,绿地率达70%以上。
    该市委托武汉博克景观公司,就城区所有道路绿化实行再规划。对新建道路绿化一步到位,老城区道路一次性系统规划,逐步整治改造,干道绿地率25%以上,次干道绿地率20%以上。道树实行双排、多排种植,林荫道推广率达到86%;三年来,对城区四贤路、桐柏大道、十长路等主干道绿化进行提档升级改造,先后完成了应山大道等道路绿化建设任务。形成了较好的绿化景观效果。目前,该市城区道路绿化普及率达100%、达标率达90%以上。
    社会绿化稳步推进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三年来,该市相关部门积极响应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工作目标,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社会绿化成效显著。
    该市交通部门完成了107国道两侧树木的补植和道路绿化带的建设,完成了应山河两侧防护林建设,并对麻竹高速出口绿地进行了高档次绿化。水利部门完成了广水河城区段堤外防护林的补植任务。广水火车站完成了铁路复线两侧防护林建设任务。多数开发商意识到绿化的重要性,不再仅满足于有绿,更注重有景,该市部分小区绿化已达到先进庭院或花园式小区的标准。
    通过开展创绿化达标单位、绿化先进单位、花园式单位和园林式单位的“四创”活动,该市庭院绿化达标率逐年增加,截至目前,该市城区共有164家单位(庭院)获得绿化达标以上的称号,其中广水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获省级园林式学校称号。
    管护水平更趋科学
    种得上,更要管得好。该市在加强绿化建设的同时,十分注重抓好绿化水平的提高,切实做到建管并重,城区园林绿化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该市城区公共绿化管养体制全面实现了由“以钱养人”向“以钱养事”市场化转变,实行管养分离。城区所有公园绿地、公共道路绿地养护全部面向市场,以竞价方式,确定养护承包人和核定养护经费,园林主管部门负责检查考核。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通过考核,由财政按月直拨。用市场化体制促使了养护水平的提高。
    在强化财政公共绿化养护管理的同时,该市还注重加强社会绿化的养护管理工作,明确规定新、改建居住区实行物业管理,由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居住区绿地的养护,单位附属绿地由各单位负责,未成立物业管理的老居住区由社区管理。确保每处绿地有养护工作专班,有养护经费,有养护责任人,有检查考核及奖惩措施。
  广水乡村旅游日趋火爆
    本报讯 通讯员付广林报道:6月7日星期天,广水市武胜关镇桃源村车水马龙,游人如织,游客们大多来自周边地区,以自驾游、家庭游居多。
    近年来,广水市大力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加快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乡村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4年,该市乡村旅游接待量突破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绿色桃源、詹王故里、连氏文化等一批乡村旅游文化名片享誉省内外。
    “乡村游是旅游产业的新兴细分市场。”该市旅游局局长李卫介绍说,该市突出自身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发展水平,逐步从过去低水平、低层次、因陋就简投资农家乐向吃喝玩游购娱一体化转型。位于徐家河旅游度假区边的水泊梁山度假村在原有梅花鹿、游船的基础上,增加了游客体验的果蔬采摘等项目,被湖北省旅游局评为五星级农家乐,是随州市仅有的两家五星级农家乐之一。目前,该市已有乡村旅游农家乐300多家。
    武胜关镇桃源村突出百年石屋、万棵柿树、世外桃源的独特禀赋,聘请北京绿十字生态文化传播中心科学规划,按照“风貌自然、功能现代、产业有机、文明复归”理念,从最初的石屋改造逐步发展成为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于一体的中国美丽乡村。2014年,该村被评为首届湖北省“荆楚最美乡村”,并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陈巷镇虎弼冲村致力挖掘连氏文化,建设连氏墓园景区,迎接了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回乡祭祖。2013年9月,连战先生携夫人回乡祭祖,在虎弼冲村连氏墓园立碑纪念先祖,并为连氏墓园题词,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吴店镇浆溪店发掘桐柏山红色文化,谋划修复新五师司令部旧址,打造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李店镇友谊村围绕上马石、怀德庙等历史人文资源,打造绿色幸福村。骆店镇红桥村招商引资一千万开发金栖生态园,成为市民消夏避暑、亲水嬉戏的新乐园。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的朝阳观曾以附近九寺拱卫的一观九寺而闻名,复建后香火旺盛,成为远近闻名的朝圣之地。
    “修旧如旧,宜居宜游,农民富裕。”据了解,该市采取项目资金整合投入、政府引导鼓励投入、引进社会资本加大投入、股份合作持续投入等方式,致力保护性开发古村落、古民居。近几年,该市先后争取乡村旅游项目扶持资金400多万元,引进民间资本5亿元以上投入乡村旅游项目。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守护碧水蓝天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0 版:广水专版】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