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 翅 高 飞 正 当 时
——随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纪实
作者:王松
本报记者 王松 通讯员 黄猛 杨巧 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热土,春潮滚滚,气象万千;这是一片经济崛起的前沿,客商云集,大展宏图;这是一座蒸蒸日上的工业新城,厂房林立,日新月异……如今,漫步在随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不仅为这里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而感叹,更为这里文明祥和的人文气息所折服。 项目推进新气象,城市建设谱华章,人居环境大提升,活力迸发蓄后劲。短短数年时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随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经成功崛起:一片片工业园区横空出世,一条条道路纵横交错,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星罗棋布地镶嵌在随州这片神奇而富饶的土地上。 一切可以作证,一切都在昭示,作为省级重点高新区——随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力冲刺国家级高新区,借力“东风”展翅飞…… 区域带动 园区建设高歌猛进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狠抓重大项目推进”、“高度重视要素保障工作”是随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领导班子为落实战略打出的三张“王牌”。该区坚持以提升综合竞争力和促进产城融合为核心,深入推进四大园区建设,发挥好、放大好新城区、老城区、高新区互联互通的优势格局,支撑“双百”城市拓展。 围绕“双百”城市发展规划,坚持“主动作为,以干求助”,继续纵深拉开“四园两区”框架,全年实施了15条园区道路、7项重点市政配套工程,使近两年建设的道路总里程达到35公里,占建区以来实施道路总量的70%以上,形成了“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优良格局;通过BT模式启动建设府河高新区段“一河两岸”综合整治工程,将极大提高淅河片区配套水平和生态承载力,促进与主城区的深度融合,支撑“双百”城市发展。 高位运行 上下一心再创佳绩 面对2014年极为复杂的经济形势,随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上下稳心定神,咬住发展不放松,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十位数以上的增速,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5亿元,同比增长1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06亿元,同比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1亿元,同比增长28.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3亿元,同比增长44.1%;外贸出口5.1亿美元,同比增长43.2%;引进内联资金40亿元,同比增长23.9%;实际利用外资4171万美元,同比增长9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亿元,同比增长13.5%。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全区2014年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数量、质量双提升的态势,已经走出了2012年前长期个位数徘徊增长的低潮。 随州高新区进行的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通过了科技部专家组实地考评,有望今年上半年摘牌;汽车(专用汽车)·湖北随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已经获批;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升级为国家级;全市“两会”代表委员视察高新区企业,好评如潮;厦工楚胜、犇星、新诚皮件、黄鹤楼酒业、兴发纺织、泰晶、品源公司等企业不断拓展新领域,开发新技术,探索新模式,闯出了经济新常态下推动新发展的有益之路。 项目支撑 着力增强发展后劲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今天的项目布局就是明天的产业布局,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这是随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班子的共识,他们坚持“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项目落地;一手抓增量拓展,一手抓存量激活”,围绕“六大产业”定位和自然资源优势,找准产业链条上下游空间,打破区域、层级、角度、部门、属性等约束,利用园区招商、专班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商等多种手段,积极引进一批投资体量大、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的项目进驻。 坚持问题导向抓开工、目标导向抓投产、价值导向抓引进、需求导向抓提升,开启了项目竞相落地、开工的良好局面。去年引进各类项目67个,合同总额170.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2个,包括齐星100兆瓦光伏电站、东风1000万只车轮、青岛啤酒40万千升扩能、红星美凯龙等项目,荣获全市招商引资突出集体。筹资6亿元、报批土地3000余亩、征迁826户,保障92个产业项目开工、续建或投产,共完成投资36亿元,其中:齐星光伏电站、泰华科技一期、品源现代、礼恩派、小森林蜂胶等项目已经投产;东风车轮、航天汽车、中金双鑫、中航特装等项目正抓紧建设。加大政策、资金投入,实施1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32个,总投资17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