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风雨同行
作者:许静
  记者 许静
    芳芳走路时腿有点跛,说话也有些含混不清,但她认真地表述着每一句话,时不时还发出爽朗的笑声。身体的残疾并没有让她失去乐观的精神,她和丈夫在共同创业奋斗,生活得幸福充实。
  ■讲述人:芳芳■年龄:28岁■职业:创业者■采访地点:本报接待室
  不向命运低头
    我很小的时候就残疾了,是脑瘫。不懂事的时候,我每天过得快快乐乐的。懂事了,当别人看到我异样的目光时,我会感到不舒服。其实也曾经伤心过流泪过,为什么老天对我不公平。好在父母对我们三姐妹是一视同仁,从没有放弃我,只要我想读书,就毫不犹豫地供我读书,他们也希望我能够通过读书找到一条路来自立。
    我是个读书刻苦的孩子,从学习中获得力量。因为读了书,我才明白道理,知道只有自强,才能让别人看得起,才能让别人忽视你的缺点,从自怨自艾中走出来。从小学到初中,我的成绩都挺不错的,老师同学们都对我刮目相看,让我学习更有动力。初中毕业,我本来考上了一所很不错的高中,却因身体原因被拒绝了,转而去读了技校。我并没有因为这个打击而失去希望,在新的学校里依然努力地学习着。
    也许是人长大了,没有小时候那么单纯,不是学习好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而且技校里有一些所谓的坏孩子,我遭遇过他们的捉弄,也遭受过不公的待遇。不过这些我都挺过来了,后来考上了武汉一所大专学校,学的是新闻编辑。因为右手残疾,我学会了左手打字,还在学校里勤工俭学,在一个工作室里当文字校对。毕业后,我在这个工作室工作了一段时间,因为工资太低了,我只有辞职重找工作。
  遇到同样的他
    我在网上看到福州有一家福利厂招人,确认了之后就去了那里,成了厂里一名员工。我工作得不错,得到大家的肯定。有一天,一个同事说给我介绍个男朋友,被介绍的这个对象就是我现在的老公阿涛。当时我24岁了,也是到了该谈恋爱的年龄。
    说实话,第一次见到阿涛我并不中意,他个子不高,残疾程度也比我厉害。可是阿涛对我印象很好,锲而不舍地追我。慢慢地,我发现他和我一样,有上进心,有追求,我们的价值观都差不多。共同语言越来越多,最初的那点不满意早就烟消云散,我认准了他是我的对象。
    当我把阿涛带回家时,却遭到了父亲的激烈反对。父母在街上做生意,父亲是个好面子的人,他觉得再怎么样也不能找个比我差的,觉得丢他人了。我没有因父母的阻挠而放弃,对他们说:“爸,妈,他残我也残,我们虽然身体残疾了,可我们的心不残啊!”阿涛也安慰我说 “总有一天老人会认可我的”。就这样,没有父母的祝福,我还是坚定地和阿涛结婚了。在福州又呆了一段时间,阿涛觉得在这里没有发展前景,想到家乡发展越来越好,可以回乡创业,我们就一起回到他安徽的家乡。
  创业初也艰难
    最开始,我们是选择在镇上开婴幼儿玩具店。手里没有存款,当地残联支持了两千元创业资金,公婆也将仅有的几千元存款给了我们。在镇上租了两间店面,我们的店开张了。原本以为这个潜力大,毕竟每家每户有孩子的都会买东西,可是镇子太小,市场很有限,生意挺冷清。在女儿出生后,我们更是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了补贴家用,阿涛开起了三轮车,跑起了快递。每天下午四点送快递到县城,晚上七八点再回镇上。在送快递的日子里,阿涛发现电子商务空间广阔,就跟我商量说开个网店,卖我们这里的土特产。我觉得他的想法很靠谱,毕竟店里生意不好,也得再闯个门路。
    我们都是那种说干就干的人,结束了店里的生意,换得一笔钱,阿涛在二手市场淘了台笔记本电脑,然后开始申请网店,进行工商注册、实名认证。我们一起自学网店制作知识,把店铺网页做得朴实大气。为了显出店铺的特色,我们在店铺首页公告上写了一段话,“大学生夫妻创业,诚信经营,踏实做买卖,绝不以次充好,不缺斤少两,先做好人,后做好生意,绝不给咱大学生的素质抹黑!”同时,上了我们一家三口的照片,以示诚意。那段时间,我和阿涛白天拿着相机在村子里转,拍香肠、腊肉,拍土鸡、咸鸭等,晚上就坐在电脑前处理图片、装修店铺,常常忙到凌晨一两点。但我们俩一点都不觉得累,因为有了奋斗的目标与方向。
  共创美好未来
    网店开业后,有十来天无人问津,直到第十三天左右,我们店卖出去了第一件商品,那是我婆婆亲手腌制的一只咸板鸭。有道是“万事开头难”,有了开头,很快有了第二个、第三个,生意居然慢慢地好起来了,有一些还是回头客。半个月不到,我们准备的咸货、干货就卖完了,我们就去村里挨家挨户地收购土鸡、土鸭等。三个月后,我们算了算账,一个季度的利润超过了我们开婴幼儿店近一年的收益,我们的信心更足了。
    开网店也很累的,制作产品、装货、送货,样样都是我们自己干。记得有一次下暴雨,阿涛为了兑现“按时发货”的承诺,拉着一车土特产品,可是电动三轮车电池进水了,走不了,他只有左手能开车,实在推不动,只好打电话让公公来帮忙。回来看到他全身湿透的辛苦样子,我心疼,赶紧拿干毛巾给他擦,他却兴奋地拉着我的手说“今天发了十九单货,是开店以来生意最好的一天,可以净赚三百多元”。
    后来,阿涛送货时,看到一个老板用柴火烤制农家锅巴,觉着大都市的人肯定爱吃,就和我一起学着制作。做的时候,我们要把一整袋米倒进盆里清洗,有时候担米一个手担不动,一盘子米会全部倒在地上;一袋米抬不动,就用宝宝的小车子推;饭担不起,我们把饭倒在桶里抬。普通人弯腰2分钟做完的事情,我们要20分钟才能做完,寒冬腊月里也往往是一头汗。可是,我和阿涛都觉得幸福满满的。
    如今我们在网上开了分店,还请人帮忙,卖的产品也多了。生意越来越好,生活也越过越顺。我的父母也早就接受了阿涛,说我没有看错人。得到父母祝福的我们,将会齐心协力地走下去,也为我们的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文中人物为化名)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风雨同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5 版:都市人生】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