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加减乘除法”谱写发展新篇章
——随县地税局科学发展纪实
作者:徐军国
本报记者 徐军国 通讯员 黄练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地级随州市迎来了15年华诞。 15年,对浩瀚的历史长河来说,不过沧海一粟;15年,对一个具体的生命来说,可以让一个幼儿茁壮成长为一名青年;而对于地级随州市的发展,15年足以见证她的澎湃与辉煌,而推动发展的又一重要力量,就是我们的部门行业。从某个角度讲,没有部门行业的艰苦创业,锐意进取,跨越发展,就会影响地级随州市的飞跃,没有部门行业的鼎力贡献,就会减少地级随州市的精彩。 在地级随州市诞生15周年的日子里,为展示我市部门行业15年来的奋斗历程、发展变迁,竞进风采,本报隆重推出《共同成长》纪念特刊。今日刊发的是随县地税局发展纪实,敬请读者关注。 服务新常态,吹来新税风。自2009年8月成立以来,随县地税局以便民、提速、减负、增效为落脚点,深入推进“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做好“加减乘除”法,争创“办事最快、服务最优”部门,打造全新服务品牌,倾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先后荣获“湖北省文明单位”和“湖北省地税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做好为国聚财的加法为经济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依法征税,增加地方发展财力。税收是国家的血脉,是财政的支柱,是社会公共福利的保障。随县地税人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宗旨,按照“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制止和防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严征细管,挖潜堵漏,努力增加地方财力。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营改增”不断扩围的形势下,随县地税人迎难而上,依靠税收信息化手段,突出石材行业税收、建安房地产税收和重点工程税收等收入重点,与相关部门加强涉税信息共享,强化税源监控,牢牢把握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权,收入质量和规模不断跃上新台阶。从2009年至2014年,累计征收地方税费16.1亿元,为随县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促进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目标的实现。 培植税源,增加经济发展后劲。随县地税人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积极服务招商引资大局,扶持企业做大做强。随县天星粮油科技有限公司是随县地税局引进的一家农业加工企业,在企业入住随县初期,地税局就成立了服务小组,为公司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在地税部门的鼎力支持下,经过短短5年的发展,公司目前已成为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的中国食用油加工企业50强。像天星粮油科技有限公司这样在地税部门帮扶下发展壮大的企业还有很多。随县地税人对招商引资企业主动开展一对一、面对面、“零距离”服务,简化办事程序,在缴纳税款、办理登记、提供票证、解答咨询等方面,开辟绿色办税通道,为企业排忧解难。他们还充分利用联系面广、信息灵通等优势,多次充当“红娘”,为相关企业提供产品销售信息,既帮助企业解决了销售难题,增加了企业收入,又密切了征纳关系,增加了国家税收,收到了一举多得的好效果。2015年2月,被随县县委县政府表彰为 “服务经济建设先进单位”。 做好税收负担的减法为纳税人提供便民办税服务 作为全省地税系统落实《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标杆建设示范单位,随县地税人按照“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最大限度规范税务人”的工作理念,硬化措施,努力减轻纳税人的涉税负担,方便纳税人办税。2015年1月,被省地税局表彰为“落实纳税服务规范先进单位”。 减少涉税事项审批。对法律、法规设定和已经确认的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事项,按照“能取消尽量取消”的原则进行清理,减少涉税业务事项审批环节,全系统98%的税收减免审批事项转为备案方式管理,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精简至8项,向社会公布权力清单,进一步厘清了税收执法权力事项和权力依据,提升了服务效能。 减轻办税负担。积极推行网上办税,让符合条件的纳税人足不出户都可办理涉税事项;打破地域界限,全面落实同城通办,让纳税人可选择在全县任何一个地税办税服务厅办理涉税事宜,节约纳税人办税时间和成本;利用流动办税服务车开展预约服务,定期深入偏远乡镇方便纳税人办税;免收全省小型微型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地税发票工本费,纳税人申请办理税务登记、参加纳税人学校培训、领取涉税资料等,一律实行“零收费”;利用信息手段,减少纳税人资料报送。2014年10月,税费征管核心软件(升级版)在随县地税成功上线,实现了涉税资料的“一次采集、全程共享;一处采集、多处共享”,避免让纳税人重复报送。《纳税服务规范》在随县地税落地后,纳税人报送资料平均减少39%,办税环节平均压缩60%,办税时限平均缩减52%,办税服务厅前台即办事项增加50%以上。 减轻检查负担。为减少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随县地税人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全面规范进户执法工作。对纳税人实行“一家查账,多家认账”,避免多头、重复、随意检查;对新办企业,除举报有违法、违规的外,三年内不实施税务检查;对轻微税收违章行为,只要能以教育方式纠正的,不实施行政处罚。2014年,被省地税局、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表彰为法治单位创建先进集体。 目前,随县地税人正在着力推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一览式告知、一趟式办结的“四个一”服务,努力实现办税服务零距离,办税程序零障碍、自助办税零接触、办税质量零差错、办税对象零投诉、纳税人办税零成本、审批改革零盲区、规范服务零区别的“八个零”目标,力争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降到最低,把试点做成示范,把品牌做成精品,把标杆做成标本。 做好政策服务的乘法为纳税人营造最优营商环境 近几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结构性减免税政策,旨在发挥税收乘数效应,刺激相关行业和地区的经济活动,实现对经济规模、结构和质量的有效调控。随县地税人把做好这道乘法作为为民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有利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企业成长壮大作为衡量税收政策执行效果的重要标准,努力为纳税人营造最优营商环境。 在用足税收优惠政策上下功夫。按照任务服从政策的要求,严格落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用足税收优惠政策优惠,换取企业成长空间,积极推进 “营改增”试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促进下岗再就业等惠及民生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自2009年以来,先后为纳税人减免税收1200多万元。在国家推行“营改增”工作后,及时高效地向国税部门移交营业税纳税人信息,为“营改增”的顺利实施和稳步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保证了税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在用活税收优惠政策上动脑筋。充分研究和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操作空间和拓展余地,依法放大政策效应,用活国家税法规定的减、免、缓、抵免、税前扣除、税前弥补亏损等税收优惠政策。政策明文规定的,不折不扣地执行;政策留有余地的,挖掘政策潜力;政策规定有幅度,属于各级地税机关权限的,从宽执行。从政策、服务、政务等方面制定过硬具体措施,服务“圣地车都”和“三个随县”建设,使税收优惠政策成为推进随县对外开放、筑巢引凤的“梧桐树”和增加投资人实惠、促进随县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在用好税收优惠政策上添措施。随县地税人充分发挥熟悉税收政策的优势,积极为政府和企业出谋划策。主动贴近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前瞻性地做好调查研究和政策储备及建议,先后报送了《培值随县地方税源的建议》和《加强随县石材行业税收征管的建议》等建议10多条,服务政府科学决策;在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税收优惠政策宣传、保证纳税人知情权的同时,在企业经营决策时,主动为企业出谋划策,提供有益参考建议80多条,引导企业按照税收政策的调控取向,优化投资、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规避风险的能力。 做好正风肃纪的除法为纳税人提供合法权益保护 随县地税人坚持从严治队,自我加压,铁腕整风肃纪,切实清除工作中的不足和瑕疵,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为纳税人提供高效优质服务。2014年,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中,地税部门综合成绩在9个被评部门中位居第一名,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单位”。 健全机制除“四难”。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是群众最为深恶痛绝的“四难”衙门作风。随县地税人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将涉税服务纳入绩效考核,建立并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微笑服务制和一次性告知等服务制度,确保每个环节、每个岗位监督到位、约束有力,杜绝“四难”问题的发生。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或寻求涉税帮助时,首位接洽的税务工作人员为首问责任人,必须负责办理或引荐相关部门直至办理结束。首问责任制有效解决了纳税人在办理涉税事项过程中“该找谁、谁来办”的问题,避免工作人员推诿塞责和纳税人“多头跑、反复找”。严格落实微笑服务制,注重服务规范,密切与纳税人关系。对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所需资料,实行“一次性”告知;对资料齐全的涉税事项,实行“一次性”办结。 严格监督除隐患。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政风行风评议,聘请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纳税人代表为主的特邀监察员,定期召开座谈会广纳良谏;深入开展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走访重点纳税户,倾听心声了解需求,找准和解决纳税人反映强烈的切身利益问题和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作出《主动服务群众、抵制不作为、慢作为公开承诺》,设立纳税服务举报投诉电话、税收热线电话、举报箱,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将地税干部的行为主动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案件,严肃查处和纠正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明察暗访除四风。邀请特邀监察员、纳税人和社会中介机构就“四风”问题开展明察暗访,查找执法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地税机关纪检监察的作用,采取不定时间、不事先打招呼的方式,对直接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的重要岗位、重点环节、重大事项实施重点监督检查,及时掌握《纳税服务规范》和党风廉政建设等相关制度落实情况。对发现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影响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为以及吃、拿、卡、要等损害地方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坚决整治和纠正“四风”,切实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真诚换真心,真心赢民心。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职责,把纳税人需要作为第一需要,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目标,是随县地税人的共识。他们坚信,随县地税人加减乘除法的真诚服务一定能与社会各界架起理解信任的连心桥,谱写推动随县地方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