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汪新民和他的农家书屋
作者:全正摄)

  “荆楚行”采访组记者 李龙伟 全正 周娜 张清
    “汪新民的农家书屋搬新家了!”
    从低矮破旧的砖瓦房到宽敞明亮的楼房,汪新民的农家书屋再次成为黄冈市浠水县洗马镇羊角桥村村民聚集的地点。
    日前,在洗马镇福利院农家书屋内,记者看到,整齐的书柜一字排开,近10万册的图书分12类摆放,书柜旁放着椭圆形大书桌,十来名乡亲正在这里看书。
    现年75岁的汪新民,是当地一位退休教师,十几年间,他几乎把所有心血都放在了农家书屋建设上。近几年来,他相继被授予全省十佳阅读推广人、全国十大读书人物,创办的农家书屋被评为全国示范农家书屋、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
    汪新民告诉记者,市县领导非常重视农家书屋建设,特批洗马镇福利院二楼四间房给他,今年4月1号他将书屋从自家住的旧房子里搬到了这里,“新书屋交通方便、环境好,附近七八个村的乡亲都可来这里看书借书。”
    在借阅登记簿上,记者注意到,仅5月24日一天,就有10个人借走了25本图书。
    汪新民指着登记簿说:“你看,5月9日,羊角桥村4组的谢华借走了《百果治百病》。5月22日,姜堰村的乐地借走了《初中数学全程解题》。来我这里的村民大部分是借农业科技和娱乐消遣方面的,学生则偏重学习辅导类的书籍。”
    提起为何自费办书屋,汪新民给记者讲了个发生在20年前的故事。
    当时,羊角村德明小学有个读六年级的学生胡小静,父母在外地打工,她非常想要一套 《小学生优秀作文丛书》,但是她觉得父母挣钱辛苦,不好意思开口要,就利用空余时间捡破烂换钱,可过了好久还是凑不齐买书的钱,有一次路过书店时嚎啕大哭。这事恰被汪新民看到,心里很不是滋味,萌发了在村里办一个“知识小屋”的念头。
    “1997年,我从羊角村小学退休,就开始谋划办农家书屋,但因家里经济条件太差,直到2003年,才在自己家住的砖瓦房里办起来。”没钱,汪新民上山砍树自制书柜,把多年收藏的近200本书摆上。一开始,前来看书的人不多,汪新民就主动将书送上门,或者把村里孩子叫过来,慢慢地“农家书屋”人气越来越旺了,许多村民闲下来就钻进他家。
    人多了,书不够,汪新民到处去“讨书”“求书”。别人丢的书他捡回来,别人当废品卖的书他买回来。他还到县里、镇里“敲门”拜访领导,给自己的学生写信求援。2011年,汪新民发起了“我为孩子讨点书”的倡议,台湾、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好心人纷纷捐书。
    汪新民的妻子两次中风,还有糖尿病,她告诉记者:“老汪每个月的退休工资,三分之一给我买药,三分之一维持书屋开销,家里一年到头难见个肉腥。”
    “别人嫁女给钱,我给书。”汪新民笑着说,大女儿汪小毛2009年出嫁时,陪嫁了500本书,“每次回家还要带上几十本书”,如今女儿也在策山村建起了农家书屋。5月26日,黄冈市浠水县洗马镇羊角桥村农家书屋内,汪新民正在为乡亲们登记借书。
  (十堰日报社记者 全正 摄)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汪新民和他的农家书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