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珍惜保护土地资源
——纪念第25个全国“土地日”
随县国土资源局 今年6月25日是第25个全国 “土地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29周年纪念日,今年“土地日”活动的主题是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 随县人多地少,依靠有限的土地资源,不仅要解决吃饭问题,还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建设用地,在用地方面没有大手大脚的“本钱”,必须坚守“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的理念,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珍惜保护土地资源,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土地利用新模式,做到用地节约集约、土地开发集约高效、产业发展集聚有序,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承载能力。 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成为社会常态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建设用地需求刚性上升,土地资源的刚性约束进一步显现,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的粗放利用,部分土地闲置,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节约集约用地,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共同呼声。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李克强总理指出,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要把节约优先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成为一种社会常态。 采取行之有效举措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建县来,面对日益增长建设用地需求,随县坚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通过完善国有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提高土地市场化配置水平,加快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提高土地产出水平和效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严控增量。随着新随县加快建设发展,随县建设用地计划十分紧张,如果仅依靠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将困难重重,这就 “倒逼”着我们必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为此,随县实行统筹兼顾、有保有压的政策,真正把有限的用地指标用到重点项目上,用到好项目上、用到民生项目上,对不符合节约集约用地标准、违反产业和供地政策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供地,有效地抑制了各类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张。 注重挖潜。针对土地供需矛盾不断加剧的客观现实,随县通过积极挖潜来盘活存量用地,结合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推进存量建设用地和低效用地挖潜利用,大力挖掘老城区土地资源潜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和产出效益。 监督检查。推动节约集约用地,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管措施。随县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圈地、囤地和浪费土地的行为,杜绝用地粗放和浪费现象。加强闲置土地清理工作,对近年来供应的土地逐一核实开发利用情况,逐宗建立档案。对清理出来的闲置土地,分类提出处置意见,通过公开曝光等措施督促其开发建设,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益。 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 土地资源既是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以土地为杆杠,通过土地供给引导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通过节约集约用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倒逼”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 随县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多规合一”研究工作,统筹兼顾耕地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城市建设用地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加强土地规划的整体管控,提高土地调控的有效性和前瞻性。通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处理好热情服务与严格监管、保重点与惠民生、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关系。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促进耕地保护 防死守耕地红线就是守住我们的“饭碗”,这一点绝不能动摇。我们要勇于担当起保护耕地的历史责任,千方百计守住耕地红线,确保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严格划定和永久保护基本农田。随县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切实做到落地有户、上图入库,明确保护责任,完善保护标识。基本农田一经划定,就要实行严格管理、永久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 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行先补后占、以补定占、占优补优,凡是没有落实占补平衡,或补充耕地质量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予批准建设用地。 做好开源与节流。利用随县列入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的有利条件,抢抓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机遇,加大项目申报力度,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建设项目规划设计以土地整治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为引导,注重与交通、水利、农业、电力等规划相衔接,优化顶层设计。在新农村建设工程、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工程上要突出特色。强化工程质量监管,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切实把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打造成惠及民生的德政工程。 创新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土地执法监管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珍惜保护土地资源,必须加强土地执法监管。认真落实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加强与纪检监察和公检法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认真做好“二法”衔接工作,加快建立部门联动、协作监管制度体系。健全县、镇、村三级土地执法监察网络,推动执法监察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强化基层国土所的执法监察职责,完善信息反馈渠道,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报告、及时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尽可能将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抓好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打好卫片执法检查硬仗。深入推进信访联动机制,开展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积极主动处理好各种资源利益纠纷和权属纠纷,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严格履行征地程序,做好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土地有限,必须倍加珍惜。让我们携起手来,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更加珍惜保护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实现永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