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军民团结一家亲 炎帝故里双拥情
——随州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纪实
作者:王董斌
  本报记者 王董斌 通讯员 王旭东
    随州,位居鄂北门户,沐浴南风北雨。
    这是一片神奇而充满活力的土地。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是古老随州辉煌文明的印痕;华人谒祖圣地,中国专汽之都,是今日随州经济发展的旗帜。
    这也是一片浸润鲜血的红色土地。作为随枣走廊上的边防重镇,革命战争年代,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曾在这里浴血奋战,不仅播洒下革命的火种,留下了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等革命遗迹,而且还让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在这块热土上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建设不忘国防,发展更思强军。在改革发展大潮奔涌的当今时代,随州市作为革命老区、驻军大市、兵源大市,充分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把双拥共建放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位置来抓,军政军民团结一心,携手共建“全国双拥模范城”,谱写出了一曲大气磅礴的新时代双拥赞歌。随州市连续两届被命名为“湖北省双拥模范城”,广水市连续三届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军民一家亲。在这里,人民视军队如长城,把军人当亲人;在这里,官兵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
  A 双拥大潮涌随州
    “歌声告诉你,我是一个兵,有情有义也有爱,还有好思想……”7月30日晚,武警随州支队三中队军营里,一首《好姑娘等着我》唱出了当代军人的铁骨柔情。当日,武警随州支队文艺小分队深入随县万和镇,与当地群众联欢,表演了军乐演奏、配乐舞蹈、独唱、武术擒拿等,共庆建军节。
    7月31日晚,驻随空军某雷达连广场座无虚席,随州市庆“八一”慰问驻随部队文艺演出在这里举行。《红色娘子军》、《水乡送粮》、《再唱浏阳河》等歌舞歌颂了军人钢铁般意志和为驻地建设无私奉献的美好情怀。整场晚会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气氛热烈。
    一个是部队送文艺到基层,一个是地方政府送文艺到部队,“八一”建军节前夕的这两场不同的文艺晚会,却共同演绎着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深情和军民和谐的动人乐章,成为随州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大潮中的生动浪花。
    全国双拥模范城不仅是一项崇高的政治荣誉,也是一个地方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更是一座城市军政、军民团结、社会和谐进步的名片。
    创建之初,市委书记刘晓鸣指出:“全市军民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双拥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全身心投入创建活动之中,为圣地车都、神韵随州建设注入新的巨大的精神动力。”
    市长郄英才在动员大会上要求:“以促进军地融合为重点,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扎实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打造随州双拥品牌。”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多年来,随州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市委、市政府、随州军分区联合成立了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兼任双拥领导小组组长,建立了党政军联席会议制度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了健全的双拥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双拥工作写进了党代会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文明单位、党政军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各县 (市、区)、乡镇办事处、驻随部队也分别成立了相应机构,配备了专兼职干部,形成了军地联合、上下联动,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的组织领导机制。市领导带头参加国防形势报告会、带头过“军事日”、带头支持各种双拥共建活动,他们的率先垂范,将双拥工作引向深入。
    “随州还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把双拥工作纳入国防教育体系及部队教育规划,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使全民爱国拥军意识进一步增强。”市委副书记彭明方说。
    充分利用媒体强宣教。在报纸、广播、电视上开办《军民一家亲 共建双拥城》、《军人之家》等专栏,并利用网络、户外电子屏、手机短信等新型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提高了全市军民对双拥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充分利用基地强宣教。通过修缮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九口堰新四军五师革命纪念馆、改造省级国防教育基地曾都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馆、组织学生军训、参加“少年军事夏令营”、到部队参加军事日活动等,对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学生进行宣传教育。通过教育培训强宣教。把国防教育纳入党员干部培训必修课程,在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开辟国防教育专题,先后邀请国防教育大学教授刘明福、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黄友牛等专家学者为全市领导干部做国防形势报告等,党员干部国防意识不断增强。此外,深入开展双拥工作进企业、进乡镇、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军营等“六进”工作。这些活动的广泛开展,极大地密切了军政关系和军民情谊,调动了全市人民参与双拥共建的积极性。如冰姿三梦公司主动向随州军分区申请,成立全市第一支女子民兵连,参与安保志愿服务、街头巡逻执勤等任务。为解决随州预备役工兵团修理所组建难题,湖北齐星公司主动请缨,促成在该公司组建了修理所。该所还被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联合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
  B 兴办实事固长城
    市委、市政府把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关心优抚安置对象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提出“五个优先”的工作思路,即双拥工作优先议定、双拥经费优先保障、涉军问题优先解决、军队发展优先支持、军人事务优先办理,坚持满腔热情办实事,真心实意解难题。
    讲政治,全力支持部队建设。对国防工程重点项目和部队基础项目建设,随州市都不讲条件、不讲价钱的全力保障。随州陆军预备役工兵团位于随州城区繁华地带,楼房气派,道路宽阔、绿草如茵、环境优雅。而在该团刚刚改变隶属关系之前,则是办公用房狭小陈旧、没有训练基地、生活条件较差。后来在上级军区和随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了办公大楼、公寓楼、训练基地等,官兵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近几年来,在随州市的重视下,随州军分区、预备役工兵团、曾都区人武部等驻随部队都建起了漂亮的办公楼,配备了各项办公设施,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此外,随州市大力支持军分区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将有关经费纳入政府预算;支持军分区经济适用房建设,将军人和军队职工经济适用住房纳入全市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支持人武部正规化建设、武警反恐装备列装等。四年来,仅市本级就投入3000多万元,解决部队实际困难300多件次。2011和2012年,上级提出将空降兵驻广某部训练场弹道区居民整体搬迁和改扩建机场,共需搬迁居民380多户,广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出只讲“政治”不讲“价钱”的原则,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化解矛盾90多起,按时完成了征地拆迁工作,为部队节约大量经费,赢得部队首长的高度赞扬。
    讲大局,为官兵排忧解难。在随州市实行大部制、各单位编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军属、退役军人就业“开口子”。近3年安排10余名官兵家属到行政事业单位就业,安排50余人到公益性岗位就业,发放岗位补贴资金60余万元。随州陆军预备役工兵团参谋长付立卯的妻子在广水市马坪医院工作,为解决他们夫妻两地分居问题,市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将付妻安排进了市妇幼保健院。原随州军分区后勤部助理员程品周的妻子无工作,经协调,目前在市住建委所属二级单位上班。为解决官兵子女入学问题,随州出台优惠政策,在烈士子女报考本市重点中学时,在其总分基础上加20分;伤残退伍军人子女报考本市高中时,降低10分录取;现役军人子女就学可以在全市范围内自主选择,不受学区限制,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积极支持部队实施人才战略,深入开展智力拥军、科技强军活动和技能培训。市、县、区加强了维法维权组织机构建设,定期向军人军属进行法律咨询,维护了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
    倾心力,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我市坚持把落实各项优待抚恤政策作为双拥共建的基础工作,认真落实《兵役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政策,维护和保障了广大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在随州“吃饭财政”的背景下,优先保证优抚安置财政预算,确保国家抚恤和自然增长机制经费按时、足额发放到优抚对象手中。三年来,我市连续3次调整重点优抚对象抚恤金标准,发放抚恤金近2亿元,出台了市直1-6级残疾军人医疗保障办法,实行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对残疾军人、“三属”、“三红”等重点优抚对象,落实了提标后的抚恤补助费用,做到了及时到位、足额发放。对部分生活有困难的优抚对象纳入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结合灾后重建、危房改造及新农村建设,利用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饮水安全、村村通等项目,积极帮助80多户重点优抚对象修建住房。随州市每年接收1300余名退役军人,他们在做好计划安置的同时,积极探索有偿安置、自谋职业等多种办法,确保城镇退役士兵全部就业。同时,重视和使用好农村退伍军人和两用人才,大多数退伍军人已成为致富奔小康的主力军和领头雁。如“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刘金才创办了泰德汽车修理厂,带动了10多名退伍军人实现就业。退伍老兵卜明朝开了一家古方食疗养生馆,前不久,他为随州消防支队特勤中队的官兵送去可口、清凉、营养的“五谷饮”。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军民团结一家亲 炎帝故里双拥情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专版】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