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四两文字 拨动千斤灵魂
作者:何芬
荆楚行记者 何芬 “在喧嚣的尘世中,停下我们匆忙的脚步,重新找回做梦的权利,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做一个每天都有新收获、新领悟的读书人。”这是鄂州市群艺馆创作部主任、市作协常务副主席杨卫平获评鄂州市 “读书达人”的感言。 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社会里,能真正静下心来看书的人不多了。对于杨卫平来说,读书、创作已经成为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习惯。每年购买图书200册以上,订阅报刊6种以上,杨卫平还联网了鄂州市移动图书馆,下载了500册电子版图书。 从小,杨卫平就养成了与书相伴的习性。叔叔去读大学时,在他家阁楼上堆放了几大箱子书,大多是过期的文学杂志和旧版本小说集,有 《解放军文艺》、《希腊神话故事》和鲁迅小说集《呐喊》等。那些书成了杨卫平文学创作的启蒙。 18岁那年,杨卫平高考落榜,一个偶然机会,读了路遥的小说《人生》,从中汲取了挑战命运的勇气。“只有自己拯救自己,上帝才会帮助你。”那一年,他离开乡村到城里应聘上了一家杂志的编辑,从此干了近10年文学副刊编辑。 “印度诗人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泪,你也会错过群星的。如果说大学是我错过的太阳,那么,文学就是我俯首种下的一粒梦的种子,更是我抬头仰望的星群。”那10年,杨卫平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在孤灯下,触摸陈忠实﹑莫言﹑阎连科﹑毕飞宇等作家闪烁的思想光芒;在暗夜里,用心感受鲁迅大师的铁骨精神和人格魅力。那10年,杨卫平先后在全国40多种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00万字。阅读和写作成为他文学创作路上的加油站,更是助他起跳的一个平台。 读书,也改变了杨卫平的命运。2004年10月,通过招考,他被录用为鄂州市文化部门文艺创作员,从此,走上职业编剧之路,还加入了市级、省级作协。 近些年,杨卫平先后创作舞台剧﹑影视作品40多部,先后获湖北省第九届楚天文华剧作奖﹑第十届楚天文华优秀剧目奖﹑第八届屈原文艺奖﹑第十五届楚天群星作品奖﹑湖北省优秀电影文学剧本奖﹑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还曾获评“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他的作品被列入2014年省作协青年作家定点深入生活立项扶持项目,他本人还入选湖北省文联中青年优秀文艺 (文学类)人才库、全省“七个一百”(舞台艺术编剧类)文艺人才培养工程。 “阅读四两文字,拨动千斤灵魂”,杨卫平一直用这句话来鼓励自己广泛阅读。“我觉得读书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沉浸在书里是快乐的。如果我不读书的话,很可能现在完全是另外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