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重建中崛起一个“新洛阳”
——曾都区洛阳镇推进灾后重建工作侧记
作者:黄刚桥
  本报记者 黄刚桥 通讯员 毛 利
    9月22日,记者走进被7.19洪灾侵袭的曾都区洛阳镇采访灾后重建工作,曾经满目疮痍、残垣断壁的“黑色记忆”已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学校的琅琅书声、集镇焕然一新的徽派房屋、堪比高速公路的宽阔路面,集市上车流滚滚、人流如潮……
    要战胜灾难,加快发展是最好的“补偿”。在7.19强降雨“突袭”洛阳后,该镇党委“一班人”迅速成立灾后重建专班,奔赴各受灾点指导群众重建幸福美丽新家园。“在恢复重建的路上,洛阳人民齐心协力、克难攻坚,取得了灾后恢复重建、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胜利。”该镇党委书记解伟介绍,该镇把灾后重建工作当作一场强筋壮骨的家园建设,作为“两学一做”的主题内容,确保了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有序开展,尤其是全体党员干部驻村包户,真心帮扶解民忧,党委、支部、党员成为灾区群众的“主心骨”。
    记者了解到,为做好灾后重建工作,该镇采取“六个必保”的具体措施:保应急,把灾民安置放在第一位。先后启用多个应急性、临时性、过渡性安置点,共安置灾民4500人。保基本,把住房保障放在第一位。重点对139户受损住房进行修缮,排险加固,国土、城建办等部门还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做好86户垮塌房屋灾后重建,目前,已竣工59户,正在建设21户。保基础,把基本生产保障放在第一位。该镇在灾后第一时间成立了10个各类应急工作组,组织110名镇、村干部党员和430名应急队员帮助受灾户恢复供电、供水、交通等基础设施,为灾后恢复生产赢得了时间。保重建,把长短结合放在第一位。按照重建是机遇、产业是希望、生态是优势、作风是保障的思路,该镇重点对水利建设、旅游开发、城镇规划进行长远谋划,并凭借自身独特区位和资源特色的优势,扬长避短,努力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保目标,把完成目标放在第一位。围绕年初既定目标,建立完善的推进机制,保重点企业正常运转,对重点在建项目落实专门班子挂钩服务,协调资金、水、电、基础设施等要素。目前,该镇外环公路、河道治理、洛京公路、仿古包装、集镇环境整治、景区沿线提档升级等工程正有序推进。保稳定,把社会安定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深入重灾区农户了解灾情和诉求,实打实地帮助解决困难,将社会各界捐赠的每一桶面、每一瓶水送到灾民手中。同时,还安排农技站技术员下乡指导灾后田地复耕、改种等工作,目前严重受灾农户改种的萝卜、白菜获得了好收成;对分散的香菇基地,农民合作社也派出技术员帮扶种植户们重建香菇大棚,确保将灾后损失降到最低。
    艰辛拼搏,涅 重生。如今,一个充满无限生机、拥有美好前景的“新洛阳”正在崛起。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重建中崛起一个“新洛阳”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