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不断的书法情
——随县殷店镇加强村断臂老人“痴迷”毛体书法半个世纪
作者:黄刚桥
本报记者 黄刚桥 今年67岁的王代运,出生于随县殷店镇加强村,如今在殷店镇天河口福利院安度晚年。在他的生命里程里,他最引以为傲的事是与毛体书法结缘了半个世纪。 “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临摹的毛主席书法作品,也希望得到‘毛体’书法大家的指点。”在随州日报社接受采访时,王代运坦露了自己的心声。 王代运告诉记者:“对于毛体的热爱还得从小时候谈起,那时接触最多的是《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诗词》等,随着对毛主席语录的熟悉,对毛主席的诗词书法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连走在路上,看到墙壁上书写的毛体书法都会默默地在手心写着。”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王代运虽然小学还未毕业就休学了,但他却能够熟练地背诵毛主席经典诗词,背过之后开始练习毛体书法,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练三遍……“练习,其实就是临摹,那时候农村条件简陋,将一堆土堆在一起,平摊开来,用手指在土上书写,写完后用手一抹,继续练习,这样写成千上万次也不用费一张纸。”王代运笑着说,虽然当时条件艰苦,但是如此练习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试金石。正当王代运在追求毛体书法道路上有所造诣的时候,在一次村里集体修水库的过程中,他的左手被雷管炸断,那时他才22岁,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才刚刚开始。他曾意志消沉过,也曾对生活失去信心,但很快又调整好心态,决心用右手拥抱毛体书法梦想。于是,他一边在村里任小学教师,一边刻苦钻研毛体书法。 任教6年后,他离开了教师岗位,开始辗转襄阳、枣阳等地从事门卫工作。无论身在何地,他的内心始终保存着对毛体书法的热度。四十年来,他书写的毛体书法作品叠加起来有几米高,他最得意的作品是他潜心创作的一幅长100米、有几十首诗词的巨幅毛体书法长卷,曾多次在省内展出,引来众多书法爱好者参观,并得到毛体书法大家的高度赞誉。 谈到毛体书法对自己的影响,王代运总有说不完的话。他说:“越是练习越是觉得它不仅仅是书法,更是一种情感、气度与境界。在练习毛体书法的时候,我甚至能联想起毛主席当年的革命气度,还有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同时,练习书法,更是炼心,用心去练,对老年人来说,不仅增强记忆力,更能使心态平和、沉稳,做到了‘老有所乐’。” 因为梦想,所以执着。“我这一生没有做过一件轰轰烈烈的事,但是我仍然感到自己过得很充实,因为有毛体书法与自己为伴。”王代运说这番话的时候表情显得很坚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