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盾熠熠生辉
——曾都区工商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纪实
作者:王松
本报记者 王松 通讯员 李骏 在曾都大地,活跃着一支生机勃勃的 “红盾”队伍——他们创新图变,勇当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他们强化监管,甘当市场经济“守护神”,默默护佑着一方经济发展;他们打假维权,乐当化解消费纠纷的“消防员”,推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事业向前发展……他们让神圣红盾熠熠生辉,他们就是被誉为“经济卫士”的曾都工商人。 近年来,曾都区工商局紧紧围绕促进全区经济“奋起赶超、科学跨越”这个大局,全面履行工商职责,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用一流的作风、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工作、一流的业绩推动全区经济实现赶超跨越,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湖北省首批法治创建活动示范单位”;被省人社厅、省工商局授予“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先进集体”;被省工商局、省消委授予“保护消费者权益先进集体”;被区委、区政府授予“经济社会发展十佳部门”、“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十佳学习型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A “两学一做”转作风“知行合一”促发展 今年以来,曾都区工商局立足工商职能,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 注重统筹推进。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该局正确处理好学习教育与中心工作的关系,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精心组织,用工作业绩检验学习教育成效,做到两手抓、两促进。与重点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强化消费维权,充分发挥竞争政策作用,加大市场监管执法力度,为经济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提高干部履职尽责能力,提升服务发展水平,维护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良好形象。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建立机关党员干部与贫困村联络帮扶机制,做到了机关党员干部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主题实践不落一人,扶贫村精准扶贫不漏一户。 强化问题导向。该局坚持学用结合,带着问题学。重点解决针对职能转变、简政放权理解认识不到位;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责任意识不强,监管执法不规范的问题等等,列出负面问题清单,促进整改落实,确保“两学一做”落到实处。 加强分类指导。该局坚持从实际出发开展学习教育,把握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特点,把学习教育的任务具体化、差异化。立足不同层级的党组织实际和党员岗位特点开展学习教育,加强对基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指导,保持上下沟通和联动,积极开展调研帮带活动,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解决基层实际问题、推动基层建设上见成效。 推动作风建设。该局学习贯彻《湖北省行政问责办法》,落实“两个责任”全覆盖。结合党风廉政宣教月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做结合,知行合一;开展“行政效率不高、行政执法不公”问题专项整治,内部印发五个方面的整治方案,对上级暗访短片中暴露的监管不力的问题,依照规定进行问责;开展履职尽责点题督查工作督办检查。邀请政风督查员“把脉问诊”,针对问题导向,列出68项督办检查清单,印制《征求意见函》5000余份,下达《督办整改通知书》9份,确保“干部作风提升工程”落地生根。 B 商事改革激活力 服务经济添动力 一个地方经济的活跃程度在于有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一个全民创业的时代需有一个便捷高效的服务创业制度。曾都区工商局以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抢占发展制高点,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迈入新阶段。1-10月,曾都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3611户,注册资本金20.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95%、3.32%。其中,新增企业63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62户,个体工商户12719户,同比分别增长17.52%、27.91%、24.43%。 实行“先照后证”,落实“双告制度”。自国务院实施审批制度改革以来,该局严格落实“先照后证”和“双告知”制度。在办理营业执照时,除当面告知申请人外,还要求申请人书面承诺在取得审批前不擅自开展经营活动等相关事项。及时将登记信息通过平台向各行政审批部门推送告知,各行政审批部门对照许可权限履行监管职责。为此,该局安排专人负责信息平台的信息录入、数据更新,以保证推送的市场主体信息真实准确、及时有效。今年,区局登记窗口已向7个相关部门发放《抄告函》1641份。 自2014年市、区工商行政服务窗口整合以来,该局率先启动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试点,当年9月颁发了第一张“三证合一”营业执照。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发放“三证合一”营业执照 (含新设立和变更)4168份。企业在注册登记时,只需一次性填报表格,一个窗口提交申办材料,即可在承诺的有效工作日内办完工商设立登记、质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和开立企业基本存款账户等手续,进一步简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 实施“五证合一、两证整合”,扩大改革效能。在做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的同时,该局在8月15日率先在全省启动了“五证合一”工作。并在10月1日实施了个体工商户“二证整合”工作,截至目前,已办理“五证合一”营业执照258户,“二证整合”营业执照1518户。“五证合一”就是在“三证合一”的基础上,再整合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实现“五证合一”。推行“五证合一”、“两证整合”(即将《税务登记证》和工商《营业执照》进行整合),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统一登记程序,压缩办证时间。改革前每个证办理时限5个工作日计算,五个证需要跑5个部门分别办理,至少15个工作日才能办完,而在“五证合一”后由一个部门统一办理,并且已缩短至5个工作日内完成,最快当天即可拿照。 C 执法办案强力度 市场监管维秩序 市场秩序井然,商品质量有保障,这是百姓民生之诉求,更是“红盾”职责的基本要义。曾都区工商局以执法办案为抓手,积极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元-10月份,全区系统查办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519件。罚没金额495万元。万元以上案件145件,5万元以上16件,10万元以上案件8件,20万元案件2件。 整合资源促办案。加强案件研发。对新型案件和疑难案件进行个案分析,重视案件线索的转化运用,共享案件研发成果;整合办案资源。实行案源线索集中管理,大要案指定办理,防止案源流失,集中优势力量查办大要案,全系统大案要案明显上升。 把握节点强办案。紧紧抓住“两节”市场的关键节点,有目标、有重点、有成效地开展“百日执法”、“红盾尖兵”、打击侵权假冒“双打”等专项整治行动。办理一批群众关注的涉及民生的案件。 网络监管办大案。该局制定了《曾都区网络交易监管工作规范》,积极开展网络案件研发,组织召开案件研讨会9次,转办基层涉网案件27件,指导基层办理网络案件18件。审核发放营业执照电子标识38个,督促网络经营者主动亮标亮照经营。引导3家涉网企业参与申报“守合同重信用”活动。今年,该局成立专班,办理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案件。 截至目前,曾都区工商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2000余人次,检查经营户12500户,切实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 D 消费维权平诉求 点题督查显成效 消费维权无小事,一个投诉的背后代表的是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印证着一个地方的市场发展水平和社会诚信程度。曾都区工商局以点题督查为契机,把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构建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扛在肩上砥砺前行。 维权服务零距离。“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当天,该局配合市消委组织开展纪念活动。当天共发放消费维权宣传资料2600余份,现场受理咨询、投诉、举报197起,现场解答及调处率98%。 商品监测保民生。结合两节市场“打假维权保民生”专项整治行动,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共抽检各类商品112批次,抽查不合格商品52批次,立案31起。 流动维权便民化。联合区综治委制定《2016年“天天3·15”流动消费维权活动实施方案》。以“天天3·15”流动消费维权活动为平台,将各基层行政机构(社区网格)、群众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纳入12315维权体系。通过维权与维稳工作有机结合,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天天3·15”活动从4月8日启动,目前已举办22场,实现了与社区网格的有效对接,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消费者的好评。 截止10月底,全区共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及举报1409件。其中咨询690起、投诉613起、举报106起,诉转案件25件,调解成功605起,调解成功率95%,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82万元。目前,全区已建维权站点71个,比去年新增15个,其中9个被授予“省级示范站”。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区工商人将以服务全区大局为己任,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用热血和汗水在曾都大地上继续谱写更加绚丽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