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社区”演绎“大民生”
——曾都区西城通津桥社区深化“三民工程”见闻
作者:黄闯
本报记者黄闯 通讯员肖华粱 家里有困难向谁说?有急事又找谁来帮?日常生活中,社区居民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闹心事”。然而,像这样的“闹心事”在曾都区西城通津桥社区都能迎刃而解。那么,是谁演绎了这个社区的精彩,拨动了民生这根琴弦?4月18—19日,记者走进通津桥社区,从社区居民和干部的讲述中,感受到浓浓的温馨。 细微服务显关怀 记者走进通津桥社区,就在入口处的墙壁上,看到一张醒目的《便民服务办理审批工作流程图》,图上详细介绍了户口迁移、低保申请审批、新生儿上户口、优抚抚恤办理、计生证件办理、社会劳动保障申请等工作流程,并将社区工作人员的信息予以公开,让居民一进入社区就能清楚地知晓一件事该怎么办、找谁办、何时能办好。 在该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外墙及门前巷道上,一幅幅温馨的宣传画随处可见。“通津桥的由来”、“幸福社区、温馨家园”等精心设计装点的“文化墙”,让居民一来,就有种到家的感觉。墙上既贴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学一做”的相关内容,又有居民群众开展活动的剪影图片、2017年计划实施的10件实事,还有居民反映诉求的办理情况。 进入该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大厅,只见综合服务、卫计户籍、劳动保障、民政优抚等窗口一字排开,社区党委书记将自己的桌椅搬到了大厅门口一侧办公,其他社区干部按照分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坐班,全天候、零距离接受群众的咨询、办证、求助等服务。 “噢,原来是这样申请啊,这张小卡片真方便!”前来咨询低保申请手续的居民陈睿,从社区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一张“低保申请审批”小卡片后,高兴地说道。该社区将办户口、低保申请、计生证、社保卡等十几种事项办理需要准备的相关资料,印在用过的废纸上,一事一卡,一次性告知来办事的居民,让他们少跑冤枉路。 该社区还整合党员工作室、“有话就说”接待室、爱心超市、图书室、远程教育督放室、微型消防站,设立阳光驿站,组织有一定威信和工作经验、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9名老党员轮流值班,接待群众来访,调处矛盾纠纷,提供政策宣传,组织居民活动。 一张流程图折射干部“为民情”,一面文化墙找回居民“归属感”,一个帮办台彰显服务 “心贴心”,一纸告知书传递便民 “微关怀”,一间工作室架通党群“连心桥”。正是这“五个一”的细微服务,让社区居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为民解忧见真情 “盼了好长时间,我们小区的下水管道总算畅通了,现在不担心下大雨了。”家住该社区顺德门巷的苏桂兰由衷地说。 通津桥社区是随州典型的老城市社区,社区里的老旧小区大多存在道路狭窄、下水管道堵塞、路灯过少等问题。 去年,该社区根据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积极联系有关职能部门,争取资金支持,完成了戒烟巷、顺德门巷等处的道路硬化700米,疏通了王家巷、顺德门小区、幸福小区的下水管道100多米,补装路灯18盏,安装监控15个。 “在深化社区‘三民工程’中,我们实地访居民,仔细察民情,耐心听民意,用心解民忧,切实把民生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通津桥社区党委书记包俊东如是说。 幸福小区是一个老居民小区,由于没有物业管理,以前小区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无人管理,居民意见很大。社区干部看到眼里,急在心上,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后,通过环卫处申请调来了一台流动垃圾箱,从而彻底解决了问题。 “小区的环境干净整洁了,居民的心情也舒畅了。现在我们路过该小区,居民们都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拉家常。”该社区副主任张蕾高兴地告诉记者。 王家巷小区居住着300多人,进出小区只有一条约200米的巷子。由于历史原因,巷子一直未安装路灯,居民夜晚出行十分不便,且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居民要求安装路灯的呼声十分迫切。社区急群众之所急,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积极与市路灯管理处联系协调,得到了支持,在巷子里安装了6盏路灯,提升了群众安全感。 “爱心飞翔”暖民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家住该社区王家巷的居民王克新,今年70岁,患有心脏病、冠心病等疾病,老伴2015年摔成重伤,现在养老院静养,他的三个儿子也因患病不能正常工作,家庭非常贫困。社区干部在走访中了解到他的情况后,为其家庭申请办理了低保,将其列入重点帮扶对象,每年开展爱心救助。今年年初,该社区又争取到民政部门的支持,为他送去了3000元的房屋维修金,帮他修补房屋。 “非常感谢社区包书记,他不仅帮我们家办理了低保,修房子,还常常过来问我们有什么需要。”王克新激动地对记者说道。 顺德门小区居民陈某,是该社区的一名刑满释放人员,自母亲前年去世后,独自一人,无依无靠。他因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病发时出现拿砖砸人、殴打老人等行为,对周围居民造成安全隐患。社区干部前后多次到他家中劝导,为他办理了低保,并联合派出所、民政部门送其到惠民医院长期治疗。 通津桥社区将“一社一品”主题定为“爱心飞翔”,通过在思想上关心孤寡老人,在情感上贴近妇女儿童,在行动上帮助困难家庭,还创新“想老人所需”特色服务,大力传播孝道文化,着力打造省公益创投示范社区。 去年,该社区共结对帮扶困难群众200户,帮扶救助资金、物资10万余元,目前208户家庭享受低保救助,帮助解决10户低收入家庭申报公租房,帮助18名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社区连续三年获得“湖北省充分就业社区”称号。 “下一步,我们计划在大厅设置居民诉求反馈箱,更好地倾听居民的心声,并想办法为他们点亮一个个‘微心愿’。”该社区党委一班人许下了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