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脱贫路上的铿锵脚步
——随州高新区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作者:王松
  本报记者 王松 通讯员 蒋大怀 王涛
    一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城市发展也一样,要让贫困户摘掉穷帽,才能补齐短板,更好更快发展。
    近年来,随州高新区把脱贫攻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总揽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探索群众增收渠道,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全力以赴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精准扶贫的模式效益不断焕发出强劲生命力。
  A
  精准包抓为基础
    实施精准扶贫,数据是前提和基础,首先要摸准贫困对象和收入情况,并逐村逐户建档立卡,才能为政府确定帮扶措施提供参考。高新区落实党工委、管委会主体责任、部门行业扶贫责任、工作队帮扶责任、第一书记履职责任,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绘好作战图、制定脱贫时间表、落实责任人。
    针对繁重的脱贫任务,高新区精心部署,在精准识别确定全区3640户8938人贫困户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科学推进。每年年末,由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按照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标准,逐户评估脱贫情况,形成农村脱贫人口初步名册,上报淅河镇人民政府。淅河镇人民政府对拟认定的农村脱贫人口进行普查,高新区管委会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拟认定的农村脱贫人口进行抽样核查,通过后报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第二次抽样核查,通过后报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第三次抽样核查,形成农村脱贫人口核定名册,三次抽样核查结果通过同级媒体公告。
    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高新区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管理。严格程序,将贫困人口基础信息进行核准,并录入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将已脱贫的对象从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中销号,将致贫原因、脱贫措施和帮扶手段等建设完善的档案资料。对系统中各项逻辑错误进行了核查纠正。
    今年以来,高新区根据脱贫验收评估核查情况,组织对重点任务和薄弱环节开展一次大排查,找出问题,补齐短板。对照“一有、两不愁、四保障”的脱贫标准,开展“回头看”,重点解决形式脱贫、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脱贫质量。通过对2016年度脱贫对象的核查,全区247户664人退回为未脱贫状态,进行再巩固、再提高。
  B
  精准施策拔穷根
    在深入调查、摸清底数的基础上,高新区精准开展扶贫工作,着力推进 “多个一批”2016年累计投入各类扶贫项目建设资金2589.35万元,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推进。
    在教育扶贫上,积极开展“两免一补”助学工程。通过摸底调查,将高新区范围内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全部纳入“两免一补”助学政策,并积极争取雨露计划和泛海助学政策,631名贫困学生得到了“两免一补”政策资助。
    在易地搬迁扶贫上,完成33户93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实现了应搬尽搬,并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并建成130kw光伏发电项目,将发电资金分配给搬迁户。
    在医疗救助扶贫上,减免新农合个人缴费47.78万元,免除住院起付线26.6万元,提高新农合报销比例20%医疗费用339.8万元,支付新农合大病保险187.2万元,实行民政二次医疗救助141.3万元,报销门诊重症费用43.4万元,对重性精神病人、艾滋病人、残疾人、传染性肺结核病人住院给予免费或补贴。落实了医疗扶贫政策,通过与卫生、社保部门的无缝对接,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全部导入新农合数据库,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享受免报销起付线、新农合报销提高20%最高不超过的优惠政策。对2017年未脱贫的3034人购买大病补充保险。
    在五保低保扶贫上,落实了低保五保兜底政策,切实提高低保五保供养标准。将符合低保、五保供养标准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达到五保金7200元/人,低保户人均年收入补足3000元,2016年按人平1000元标准发放2015年度五保971人、低保1301人补贴资金227.2万元,2017年1月为所有建档立卡低保五保增加1000元的供养金。并优先安排危房改造指标对贫困户危房进行改造,贫困户凡是进行危房改造的都可享受7500元的补贴资金。
    目前,全区9村13个路段通村道路11.253公里全面完工。大新路(大堰坡至新店段)完成农田244.74亩、林地66.76亩征用,各类征迁补偿费615万余元已全部发放到农户手中,9公里路面硬化基本完成。府君山生态产业示范片25公里旅游循环道路硬化全面完成。
  C
  壮大产业摘穷帽
    “输血”的同时更要注重“造血”功能,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核心,只有明确产业、培育产业、提升产业、聚焦产业,才能使贫困户早日脱贫。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产业精准扶贫,高新区在做大做强粮食、畜禽主导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光伏发电、电子商务等后续富民产业。
    2016年,高新区农业总产值11.87亿元,比上年增加4.2%。粮食总产量8.7万吨,猪、牛、羊、禽出栏分别达到23万头、2万头、2万只、4773万只。全区23家规上企业完成加工值64.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0.4%,其中同星科宝祖代鸡繁育居全国同行业第一、正大食品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形成肉鸡一条龙完整产业链条的加工企业。农民人均纯收入15258元,比上年增7.46%。
    高新区对2014年、2015年1016户2877人建档立卡低保户和一般贫困户按户平1000元标准进行了产业扶贫,2016年按人均1000元标准对1106户3031人建档立卡低保户和一般贫困户进行了产业扶贫,同时利用荒山空地,新建50kw村级光伏电站43个,已累计发电136余万度,发电收入全部用于贫困户。
    同时,高新区还将发展电子商务与实施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扎实推进电子商务扶贫工作。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市场,促进农村扩大农产品销售和生产生活资料供给渠道。鼓励京东、淘宝等大型电商经营企业与农产品经营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合作,以促进农产品上行为重点,以“公司+农户+电子商务”模式,扩大农产品对外销售和生产生活资料供给渠道。加大对生产资料市场、生活消费品市场、农贸市场等各类市场信息化改造力度,广泛引入电子商务业态,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造现代农村市场体系升级版。
    “扶智与扶志、输血与造血、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在新一轮扶贫工作中,高新区将围绕巩固脱贫成果、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帮扶工作精准化、科学化和长效化,加快低收入村发展和低收入群众的增收致富进程,为全市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脱贫路上的铿锵脚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专版】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