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安全培训大缩水 出了事故谁“买单”

  本报讯 记者火玉报道:建筑行业技术培训原本是为了规范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提高作业人员技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然而,我市的建筑行业技术培训变了味,市建筑行业技术培训中心收了企业的培训费,却随意缩短课时,少开课甚至不开课。
  日前,有从事特种作业的工人向市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工程”暗访组反映,市建筑行业技术培训中心存在收了培训费,却没有按正常程序开展培训的情况。
  一升降机工人王某称,在随州城区沿河大道建筑技术培训中心交了1000多元的培训费,但只上了两三天的课。
  “去了培训中心,把钱一交,接着培训两天,然后考试的时候打电话通知。就是走下过场,根本学不到什么技术。”架子工人黄某说道。
  电梯工人李某也表示,现在正规能入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交1000多块钱就发证,不用培训。
  随后,暗访组来到市建筑行业技术培训中心,在2016年7月的建筑施工企业特种作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课程表中看到,培训时间为7月4日到21日,参加培训的企业按要求缴纳了14天的培训费,实际开展培训仅为2天。
  “培训时间我们没有达到,这是实实在在的。”市建筑行业技术培训中心主任裴宗民表示,确实存在收了企业的培训费,没有按照规定开足课时,私自违规缩短培训时间的情况。
  建质【2008】75号、鄂建文【2008】172号文件,对培训课时和收费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那么,市建筑行业培训中心随意缩短课时,违规收取的培训费去哪了呢?
  据调查,该中心2015年共收取培训费871105元,用于培训的支出仅208848元;2016年共收取培训费403390元,用于培训的支出仅为66843元。两年间,剩余的近100万元培训费用全部用于了中心的日常支出。
  这般“缩水”的培训,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后果又由谁来承担?
  “持这个证上岗,一旦出了安全事故,首先要追查这是谁考核的,然后是在哪培训的,培训的单位也有责任。”裴宗民说。
  市建筑行业技术培训中心落实上级要求打折扣、搞变通,开展安全培训工作搞形式、走过场,培训时间严重“缩水”,培训工作抓而不实,这是典型的作风不实、弄虚作假的表现。
  我们不禁要问:没有完成培训的特种作业人员,走上特种工作岗位,万一出现安全事故又由谁来“买单”?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安全培训大缩水 出了事故谁“买单”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