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华裔仰始祖,天下共烈山。”优秀的历史文化,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遗忘,只会经由岁月的历练而愈发璀璨。丁酉之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如约而至。炎黄子孙不远万里,齐聚随州,共怀九州始祖。
“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有功则祀之,祭法天所许,至今神农庙,年年赛村鼓”,对于“有功烈于民”的炎帝神农,祭祀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自2009年起,炎帝故里寻根节已经走过九个年头,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凝聚海内外华人华侨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增强海峡两岸血脉认同的重要力量。
“华夏千秋,犹存炎帝浸溉之德。”五千年前,神农植五谷、尝百草、疗民疾,开启璀璨的华夏农耕文明,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在实现中国梦的今天,炎帝神农坚韧不拔的开拓精神、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砥砺奋进的力量源泉,始终是炎黄子孙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始终是追梦路上众志成城的精神支撑。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鲁迅曾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这个“魂”与“根”,不仅孕育了这个从未中断的五千年灿烂文明,而且创造出人类历史上罕有的一个民族从衰落走向复兴的奇迹,这正是中华文化的伟大之所在,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之所在,更是我们弘扬传统面向未来的底气之所在。饮水思源,追寻根脉,如果说炎帝文化作为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拥有“共同的过去”,这种“共同的过去”维系着“共同的现在”,而“共同的现在”又决定了我们“共同的未来”。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我们的现代化,注定是在延续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来生长现代文明。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在赓续炎帝精神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让炎帝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责任,更是为民族复兴梦想注入强大精神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转自2017年5月22日《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