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鲍亚忠 江开军
编者按:4月底至6月中旬,市委书记陈安丽先后到各县(市、区)、随州高新区、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调研,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今日起,本报开辟专栏《比拼赶超、奋勇争先》,报道各地各部门落实市委书记陈安丽重要讲话精神,弘扬“立即、现在、马上”的工作作风,旗帜鲜明讲政治,雷厉风行抓落实的措施与成效,进一步营造“比拼赶超、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立即、现在、马上!“六字真经”为随县注入强大动力。
连日来,随县县委书记毕道丽“连轴转”,走工厂、下车间,走村串户、调研扶贫,仅在6月14日这一天,查访殷店、高城16个贫困村。18日是星期天,她又走进贫困村梅子沟……
领导以上率下,全县迅速行动,“比拼赶超”涌动随县。
白天干工作,夜晚忙“充电”
快速传达“六字真经”,随县连夜进行。4月27日晚,县委政研室整理市委书记陈安丽调研随县的讲话内容,次日上午,县“四大家”领导、法检两长人手一份。很多干部白天忙工作,就利用夜晚时间,反复研读。6月2日,随县召开“比拼赶超”誓师暨脱贫攻坚督办大会,向200多名党员干部集中传达“六字真经”。6月8日晚,随县举行大规模集中夜学活动,县长陈兴旺在授课中说:“争分夺秒、抢前争先,奋力夺取经济工作双过半。”
白天干工作,夜晚忙“充电”,在随县已经成为常态。
夜幕降临,随县机关办公楼灯火通明,住勤干部们在这里学习、工作,直至深夜。6月19日晚,县委办的杜良才还在伏案笔耕,他说:“利用住勤时间‘充电’,解决工学矛盾,提高能力素养。”
住勤灯火夜夜通明,是“比拼赶超”的真实写照。县委副书记李经发说:“发展不够依然是最大县情,面对补课与突破的双重挑战、转型与赶超的双重压力,必须在‘比拼赶超’中谋求跨越。” (上接第一版)
对标“六字真经”,该县查摆出精神不振、作风不实、梗阻不通等十大问题。近期,随县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0项,承接、整合、调整、下放行政审批共21项。
一手抓落地,一手抓引进
围绕“双过半”,随县紧盯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狠抓进度。
炎帝学校是随县城区新建的第一所学校,定于9月1日正式开学。目前,校园主体工程落成,但是配套设施、教学装备还没到位。校长禹宗保忙得不可开交,“事情多、压力大,关键是资金到位太慢了……”话没说完,他匆匆向财政局赶去。
随县新城区,项目建设热火朝天,这里正在推进170多项工程。县城建设指挥部的同志说,县里实行倒逼机制,一月一巡查、两月一通报、一季一拉练,各大工地都在赶进度。环潭镇一举推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煤气改造等25个重点项目,形成“启动一批、建成一批、投产一批”的发展态势。随县对70个重点项目建档立卡、全程跟踪、定项调度,确保“精力不分散、工作快见效”。
走进县招商局办公室,两名工作人员忙而不乱。龚双喜新到岗才一个星期,手头上已有文明创建、基层党建、草拟文件等多项工作。他提供的工作记录显示,6月份以来,该局连续开展了5次重要招商活动,意向引进项目十多个。进村扶贫的招商局局长张涛在电话中说:“召开‘比拼赶超’誓师大会以后,招商进度明显加快。”
围绕招商,随县新组建的6个招商专班,瞄准“七大产业”分头出击。专班成员高峰说:“我们一班3个人,已有4个项目意愿强烈。”
扶贫再加压,攻坚再发力
这几天,县粮食局局长刘为举一心扑在扶贫点上,整理扶贫档案、创办菊花基地,周六、周日同样如此。“我们村是全县8个试点村之一,每项工作都要干在前面。”
“把每项工作干在前面”,已经成为随县扶贫干部的一致行动。其动力,来自“比拼赶超”的大氛围。
“六字真经”提出以后,随县对标脱贫攻坚总要求,向先进地区看齐,深刻解剖该县脱贫攻坚“政治站位不高、基础工作薄弱”等十个突出问题。“十大问题”振聋发聩,很多干部自我反省,认识到自身站位不高、作风不实、对群众的感情不够。
毕道丽说:“扶贫脱贫是一场输不起的攻坚战!”
压力传导下来,全县攻坚进度明显加快。在太白顶景区宗湾村,40家贫困户领到40头黑猪,价值近5万元,30多名年老体弱的贫困村民将被纳入专业合作社,享受产业分红。扶贫工作队对照整改清单,上措施、上资金、上产业,确保年内整村脱贫出列。
困扰贫困村的“老大难”正在一一破解。淮河镇龙泉村,39户村民喝上清洁的自来水,村内还设置了4个污水沉淀池;尚市镇群金村,一条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变成水泥路,满载油桃的拖拉机“突突”开出村外;远在深山的吴山镇联建村,山顶上竖起信号塔,村民们再也不用“上山打手机”……
随县紧盯“村集体经济、金融扶贫、生态扶贫、产业扶贫”四大重点,今年坚决实现2660户、5677人易地搬迁,22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2477人脱贫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