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火玉、通讯员正风报道:近期,市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工程”暗访组在暗访中发现,我市一些重点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没有落实驻村工作要求,搞“走读式”、“挂名式”、“走访式”驻村,“慰问式”、“救济式”帮扶,帮扶效果不佳、群众满意度不高。
在广水市关庙镇笔山村,暗访组查阅档案资料看到,贫困户王某的结对帮扶干部是广水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刘咏。然而,刘咏既没有去过王某家中,也不了解其基本情况。
“今年包的那一户,我还没过去,是我的工作不到位,没做好。”刘咏惭愧地表示。
6月21日,暗访组来到广水市长岭镇罗家 村,发现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广水市交通局副局长孙章勇不在村里,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家柏介绍,他并未脱产驻村。暗访组在其卧室里,也没有看到其居住的痕迹。
暗访组随即电话联系到孙章勇,他表示:“自己确实没有脱产,但是每个星期最少去两到三次,因为单位还有分管工作,我跟局领导也一直在说,要求安排专人。”
然而,对于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脱产驻村搞帮扶的规定,广水市交通局局长李双庆却也不以为然。
“那不可能完全脱产,孙局长回局里有事要兼顾到,单位的事不可能一点都不搞。”李双庆说道。
在暗访组的宣传和督促下,李双庆表示今后一定重视这项工作。
在广水市关庙镇先锋村,贫困户李某在去年年底就已经脱贫出列,但是他们对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却都不认识。
该村的帮扶单位是广水市委政法委,然而暗访时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广水市委政法委干部吴礼晓并不在村。直到下午五点半,吴礼晓才赶到村委会。暗访组随机询问了几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吴礼晓都不知情。
经过暗访组的政策宣传,吴礼晓认识到驻村工作的重要性,表示将在今后的驻村扶贫工作中改进、改正。“我今后还要多在各个村组跑,不能只跑一次,还是要多入户。”
驻村干部作为帮助贫困村、贫困群众走出贫困的重要力量,在脱贫攻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一些地方、单位、部门把下派驻村干部开展帮扶工作当作“小事”,或是不当回事。在落实、下派驻村干部工作中以单位人手紧张、事务繁杂等为由,把下派驻村干部当任务一派了之,影响了所驻贫困村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各地各相关部门一定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驻村帮扶工作要求,加强驻村扶贫工作队监管,驻村工作队必须驻村,第一书记与单位工作脱钩,驻村时间保证5天4夜,协助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