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火玉、通讯员正风报道:近期,市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工程”暗访组在曾都区洛阳镇黄金堂村发现,该村所有贫困户档案中《脱贫销号评估验收表》都缺少最后的签字确认页,直到暗访组当天指出此问题后,村支部书记和和驻村工作队才知道有此页存在。
“不知道有这页,搞忘记了。”洛阳镇黄金堂村村支部书记郭远红说。
我们不禁要问,已脱贫出列的贫困户,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贫困户又是怎么签字确认的呢?
驻该村第一书记、曾都区畜牧兽医特产局副局长阮应忠表示,由于把关不严,才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自己有责任。
在曾都区洛阳镇张畈村,驻该村第一书记、曾都区农业局干部陈茂林介绍,因为单位安排的还有业务工作,驻村工作和单位工作只能两边兼顾,所以不能完全脱产,驻村时间也无法保证。他多次向单位领导反映,直到今年5月中旬才获同意完全脱产驻村。
“那个时候没让他和单位工作脱钩,我们肯定有问题。作为主要领导,在安排上没有把驻村帮扶这个事放在特别高的位置上。”驻该村帮扶单位曾都区农业局局长敖开亮也承认,对于驻村帮扶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高。
在曾都区万店镇双河村,暗访组了解到,驻该村帮扶单位是曾都区供销社。今年6月27日,驻村第一书记、曾都区供销社总会计师刘成富被抽调外出招商,现临时安排区供销社副主任刘华义顶替其工作。
该村村支部书记陈正银告诉暗访组,无论是刘成富,还是刘华义,他们从没有在村里住过,一般都是上午来村里,下午就回去了。
“一个星期去个两三天有可能,完全5天4夜,是没有做到。”对此,曾都区供销社主任陈树先表示,确实存在此问题。
除此之外,暗访组还了解到,曾都区供销社对该村贫困户的帮扶,除了年底慰问,至今没有精准施策措施,帮扶工作浮在表面、流于形式,甚至弄虚作假。
在双河村村委会的扶贫档案中,暗访组看到,贫困户都有养鸡、养牛等帮扶措施,但这些帮扶措施都是虚假的。
“给你家里送鸡子了吗?”暗访组随机走访时,贫困户陈某表示:“没有。”
“就是过年的时候给了500块钱,其他的没有了。”万店镇双河村村支部书记陈正银介绍,扶贫工作开展至今,驻村工作队就是每年年底给贫困户送来点慰问金,没有具体的帮扶措施,档案中写的帮扶措施、帮扶成效都是编造的,用来应付检查。
随后,暗访组来到曾都区供销社了解核实,区供销社副主任刘华义承认,除了年底慰问,对驻村贫困户的确没有其他的帮扶措施。档案上写的养牛、养鸡、养猪等都是假的,所以这次要重新填写。
“当时村里整理档案的时候,政府方面就说,你们什么都没给老百姓搞,省里来检查时,怎么就脱贫了呢,于是就这样做想糊弄上面。”对此,曾都区供销社主任陈树先也感到很惭愧。“下去走访时叫老百姓签字,我们自己都感到惭愧。2014年、2015年、2016年脱贫了,其实什么都没有为他们做。”
上述曝光的搞“走读式”“挂名式”“走访式”驻村,“慰问式”“救济式”帮扶等问题,是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待扶贫工作、做表面文章的典型表现,暴露出一些地方、单位执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落实驻村帮扶工作要求搞形式、走过场,折射出少数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不实、守纪不严。
让贫困人口脱贫,是党中央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全市各驻村帮扶单位、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包保干部,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市委、市政府驻村帮扶要求,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更加火热的工作激情,更加亲民为民的良好作风,切实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