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鲍亚忠 江开军 通讯员 包玲玲
能办起合作社的,一般都是产业能人。可在随县高城镇梅子沟村,以贫困户为主体办起一家合作社,还超越村内其他合作社,成为“老大”,让人不禁想一探究竟。
合作社理事长宫连贵就是贫困户。7月31日,他正带着村民们备料种香菇,“随县联丰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牌子就挂在他家大门口。“当初只想带动贫困户搞产业,没想到发展这么快。”他自豪地说,合作社以种香菇为主,两年间发展社员186户,占到全村298户的一大半,其中贫困户72户,占到全村90户贫困户的八成。
这家贫困户领衔的合作社,何以实现爆炸式增长?得从梅子沟“香菇贱卖”说起。
村里山场多,香菇种植户有100多户。前年冬季,宫连贵带回的一则消息在村里炸开了锅,“外面市场上,一斤香菇卖20多块,三里岗镇吉祥寺村的卖到28块。”村民一听气坏了,因为他们的一斤香菇连20块钱都卖不到。不仅是香菇,一斤土鸡蛋在随州城里卖12块,村里只能卖8块。
问题出在哪儿?驻村第一书记周厚盾带领扶贫工作队展开调查。原来,梅子沟菇农分散种植、分散销售,多年种菇,早已习惯了把香菇卖给进村收货的贩子,价格对方说了算。此外,该村还存在材料成本高、技术落后、劳力紧缺等问题。
“一定要挖掉这个穷根子。”扶贫工作队组织村民开办合作社,想“一揽子”解决香菇贱卖等问题。产销经验相对丰富的宫连贵自告奋勇,成为合作社牵头人并被推选为理事长,12名初始社员有8人是贫困村民。这件事还引起县委书记毕道丽的重视,她多次进村调研,鼓励大家“把合作社办成、办好,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很快,10多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到位,开辟香菇种植基地13亩,齐刷刷地建起50座菇棚,拌料场、泡袋水池、水路电路一并到位,菇农免费使用。“凡是入社的贫困户,每袋香菇额外补贴8毛钱……”宫连贵走村串户带头吆喝,带动贫困户加入合作社。
去年,一季香菇种下来,社员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材料统一采购、技术有人指导、销路有人联系。”残疾贫困户张新经说,大家一起协作生产,像他这样的半劳力,收入和往年相比,2000袋香菇挣了4000袋的钱。
今年,联丰种养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又发展起养鸡、养猪、养虾、养蜂等特色产业,产业结构呈现“一主多元”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