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包东流 通讯员 周义刚 江开军
1400余名干部,381个核查组,火热而忙碌的夏季,他们奔走在精准扶贫大数据核查的路上。
1900余万条数据,48786条问题线索,随县初步查实问题线索23568条。
斗酷暑,伴星辰,随县党员干部为真扶贫扶真贫倾注真情。
“喜欢和群众在一起”
“我活了大半辈子,一直在享受党和国家的照顾,现在又真切地感受到了共产党员对我的关心!”万和镇白云村韩安保紧握住陈新国的手,老泪纵横。
56岁的陈新国是随县纪委派出第四工委书记。他负责两个乡镇580余条问题线索的复核任务,每天起早贪黑进村入户,跟群众不打官腔,不嫌杯子脏,不嫌凳子破,总能在谈笑间摸清情况。
晚上7点多了,陈新国来到了韩安保家。韩家的两个女儿境况都很不好,家庭生活非常困难。陈新国对其致贫原因进行分析,建议韩安保加入光伏扶贫项目增加收入,并叮嘱村干部发动邻里乡亲予以帮衬。
哪里偏哪里穷,陈新国就越往哪里去。每一条问题线索,他都是亲自核查,询问扶贫政策和资金落实情况,了解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是否有所作为。中午太热找棵大树乘凉,陈新国说这是“自然日光浴,天然蒸桑拿”。
干劲十足的他其实患有糖尿病,每天早上要注射胰岛素,晚上回来靠吃药控制病情。睡眠呼吸机不便携带,他晚上只能勉强入睡,第二天依旧入户核查不言辛劳。“我来自农村,我就喜欢和群众在一起。”这是他的口头禅。
“绝不能半途而废”
“小伙子,你参加过职业培训吗?”“你问这个干嘛呀……”7月的随县,气温超过40度。县卫计局基层卫生
与妇幼保健科长邓林娜在正午入户,群众不理解,有抵触情绪。
“国家对职业培训是有补贴的,我们来就是核实你是否享受了学费减免优惠的!”邓林娜总是耐心细致地讲解政策,直到小伙子心甘情愿地回答问题。
为高标准高效率推进工作,第六核查组不打招呼直接深入到村户,面对面查看群众原始证件,对其参加职业培训、残疾人两补、寄宿生补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情况做好询问笔录,严格按照政策精准定性。
在核实问题线索时,一些群众思想上有顾虑不配合。邓林娜不放弃,头顶烈日、汗流浃背地沟通做工作,最终用真诚打动了群众,将情况如实告诉核查组。
早晚是群众外出干活的最佳时间,核查组会抢在中午1点和农户晚饭后的“黄金时点”入户核查。50岁的邓林娜患高血压,又是一名女同志,连续多天在高温下入户,她的身体扛不住了,别人劝她向领导申请换个人,她不肯,把药吃了接着干。她说,“既然来了就要有责任担当,我会坚持下去。”
“认真干好每一天”
“我是领取了寄宿生补助款,这钱需要退回吗?”见政府干部来核实情况,厉山镇王家岗村学生张东梅诚惶诚恐。
经了解,张东梅是残疾学生,共领取寄宿生补助2000元。母亲离家多年,父亲在外打临工,妹妹上小学,爷爷捡废品,奶奶患有重病。“你放心,钱不用退。”核查组认定,张东梅虽不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但家庭确实困难,符合寄宿生补助政策。
核查组总是能提前做好功课,针对不同类型的家庭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效果明显。“国家的政策真是好,老人看病有补贴,小孩上学也有补贴,真是感谢党和政府!”王家岗村李素芬老人拿出自家种的香瓜,硬是塞到核查组人员手中。“把党的惠民政策宣传好、落实好,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这就是我们的责任。”核查人员深有感触地说。
大数据督导检查期间,正值上级机关遴选干部,工作组成员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政策研读、表格审核、数据统计上,根本没有时间准备复习。因综合素质很高,年轻干部曹娜娜依然在考试选拔中榜上有名。同事们开玩笑地说她可以“脱离苦海”。曹娜娜说:“大数据核查正处在攻坚阶段,只要工作调令没有下来,我就认真干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