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要对得起‘第一书记’这个称号”
——曾都区洛阳镇王家桥村“第一书记”王浩履职小记
  

本报记者 唐天才
  “王浩这个小伙子确实不错,驻我们村近两年了,他尽心尽力,帮助贫困户办了不少好事……”
  8月15日,记者走进曾都区洛阳镇王家桥村,村民们和村干部纷纷夸赞道。
  2015年9月,王浩被选派到王家桥村任“第一书记”。该村地处丘陵地带,村里发展项目较少,是比较典型的贫困村,共有贫困户56户、贫困人口153人。
  “看到贫困户的生活如此艰难,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所以,我到这里来工作,就想能帮的尽量帮一把。”一见面,王浩直接说。
  帮助这些贫困户尽快摆脱贫困,是王浩上任以来一直追求的目标。想脱贫,发展产业和项目是关键。他深入全村反复考察,认为该村适合种油茶、中药材、香菇等。刚开始,好多贫困户持观望态度,不愿意参与种植,怕出了力、流了汗,最后还没有收成,不划算。王浩挨门挨户做工作,这才让一部分人同意先试试看。该村四组有一片200亩的山坡地,几乎荒芜。王浩经过多次选址,确定在这里开垦油茶基地。找挖机抽槽整地,接电、找水、埋设管道、找丰年公司接洽购置树苗等,王浩四处奔忙,经过近1个月辛勤努力,200亩的山坡地被翻耕出来,并栽上油茶苗。据悉,油茶第三年开始受益,每年可产生20余万元效益,其中有8个贫
  困户每家每年至少可有3000元以上的收益。“这一片山坡地,栽上油茶苗等于栽上‘摇钱树’,以后我家的生活就有保障了。”贫困户施家平栽了8亩油茶,对增收充满希望。
  王浩还积极联系,在该村发展中草药种植项目,免费为村民提供中草药种子、技术,与贫困户签订回收合同,解除贫困户后顾之忧。目前,已发展板蓝根、决明子等中草药27亩,当年可受益,每年可为村民增收近10万元。该村种植香菇有一定的基础,王浩鼓励贫困户种植香菇,并提供资金补贴和技术支持。两年来,在他的鼓励下,已有48个贫困户种香菇,每户每年至少有3000元以上的收入,多的可达万余元。
  二组贫困户刘公和今年40岁,他17岁外出打工时摔断了脊椎,20多年来一直躺在床上,全靠母亲照料。今年6月,母亲去世,刘公和陷入困境。王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跑遍附近几个乡镇联系福利院,最后何店镇一民办敬老院答应收留刘公和,但该院各项费用年需 2万元,而刘公和1年低保等各项保障费用才1.1万元,还有9000元的缺口,王浩四处奔忙,为其争取各项政策资金7000元,又积极协调村两委,从该村光伏发电的集体收入中支出2000元资助刘公和。王浩联系车子把刘公和送至敬老院、安顿好,这才放心地离开。“王浩真是个好人哪!要不是他费心帮助我联系安身的地方,我恐怕已不在人世了!”刘公和流着热泪说。
  三组78岁的贫困户王文光,是个孤老头,患白内障、高血压、心脏病多种疾病,吃水要用水桶从堰塘里提,既不方便,又不卫生。王浩为他购买了水泵、水管、电线等,又找来专业师傅帮他安好,解决了他吃水困难问题。
  翻开王浩的笔记本,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他帮助村里和贫困户办的实事,密密麻麻记了一本。他说:“既然组织上把我派到这个村任‘第一书记’,我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办点实事,这样,才对得起‘第一书记’这个称号。”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要对得起‘第一书记’这个称号”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