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金顶大洪山

  

李旭斌
  作者简介:李旭斌,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随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编钟》文学杂志副主编。有2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散见《延河》《长江文艺》《中国故事》《芳草》《湖北日报》等全国近百家报刊。出版发表有系列小说集《桃花寨》《田家湾》,长篇小说《绿韵》《布袋沟》《贞洁碑》等。
  一
  很多名山都是有金顶的,可大多是言辞的金顶,传颂的金顶,真正以贵重金属铸造的金顶虽然有但不多,知名的当数武当山金顶、峨眉山金顶了。随州大洪山的宝珠峰和慈恩寺被古人誉为“楚北天空第一峰;汉东地阔无双院”。既然“第一”和“无双”自有非凡之处,洪山的非凡也许就非凡在它名符其实的金顶上。其主峰标志性建筑“金顶”不但是用铜量达300吨的全古铜殿宇,而且在设计、装饰、体量、单体高度方面都创造了全国之最。建筑单体高度达15.9米,超过武当山和峨眉山金顶,已经申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真可谓华中文化旅游的至高点。如此“金顶”不登顶一回,该是人生一大遗憾。
  说不清自己是第几次登宝珠峰了,但一听说再上洪山总感觉雄心勃勃信心百倍。况且这次是陪“大洪山文化探源”采风团众多深圳、襄阳的文学师友们一起上山。这一天是阳光明媚的2017年5月27日。
  我们是乘坐游览大巴上金顶的。就在大巴启动的一刹那,我仿佛感觉是车上30多颗抖落着的心都因激动而在颤动。晨雾飘渺在云峰,如烟似雾,幽谷丛林、万木钟灵。一道弯弯曲曲的柏油山道蜿蜒着青林朝上伸展,高高地伸向云雾深处,古木苍藤,奇峰异石不时从一片片的雾霭里闪出,让人目不暇接。时有坚挺的青松从车窗闪过,如枪似剑,直指苍穹,又如威武的士兵,对仗绝壁。时有鲜花碧草迎来离去,眼见似飘在云端,冷不丁又跌进深谷。苍劲的树木、争绿的芳草,多彩的山花如同仙山的金镂玉衣,衣袂飘飘,把洪山装点得更加婀娜多姿。远远望去,宝珠峰横空出世,雄奇险峻,似真如幻,秀美多姿,使人更增添了攀高登顶的欲望。
  攀云走雾,寻梦驾奇中大巴车突然调转了一个头,天际的云层随即裂开一条缝隙,一缕躲在白云后的霞光,探出眉眼与我们碰了个脸对脸,害羞一般,顷刻间东方晨雾被她染红了一大片。再看霞光下的宝珠峰,如似云海中飘浮着的一片琼楼玉宇,亭台翘首、飞檐望天,琉璃放彩。大慈恩寺在白云的烘托中、红日的映照下,金光普照,神采耀目。我的思绪顷刻间穿越过了宏伟的长城、故宫,神圣的三山、五岳,奔腾的长江、黄河……当回到现实,脚踏实地时,才蓦然发现,我们已经置身于1055米的宝珠峰顶了。
  宝峰重开鼎盛世,佛光普照兴乾坤。金碧辉煌的金顶古色古香,在丽日的照耀下,金色的铜顶飞檐翘角,层层凌空,金光四射,流光溢彩,以我山独尊的磅礴大气,释放出夺人心魄的壮美。在金顶漫步,只感觉享受在佛光的普照下,仙草古寺,灵木圣水让人不由心静意原。慈恩寺整个建筑群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以大雄宝殿为中心,成十字形展开,中轴线主体建筑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讲经堂、上客堂、方丈室、会议室等依次组成。全部还原唐代的原貌,一流的唐式寺庙风格。整个建筑群错落有致,磅礴大气。
  在金殿的廊檐俯瞰广野,只见青峰竞翠,绿海翻浪,辽远的白云,白茫茫,轻飘飘,云舒云卷,仿佛就在自己脚底下。观光平台上突兀而起的一尊石柱,将“楚北天空第一峰”七个大字高高挂起。如巨笋出土,似玉龙啸天,直指苍穹。好似我佛为钦佩而树的大拇指,高耸于天地之间,永久赞美着这人间圣地。
  我们就餐于古寺斋房,听一段佛经、来一碗素斋,感受在清苦中的修行、在沉静时的顿悟,天地人合,虚无而忘却自我。也就是在此时,我陡然有了另一种醒悟,发现洪山的金顶不仅仅只是刚才看过的、物化的建筑。除了那座全国最优秀设计方案、全国最顶级铜工艺装饰、全国最高自身高度、全国最大建筑体量的铜殿是名符其实的金顶外,大洪山还有很多不见高度和非物质的“金顶”。
  二
  佛缘文化当是大洪山“灵秀圣山的金顶”。文化为旅游之“魂”,无魂而不立。大洪山自古就是佛教禅宗派的重点丛林,有史料记载的寺庙就多达近30处,颇负盛名,历代帝王多有赐名。据《大洪山志》记载:洪山之为道场,自唐慈忍始。唐朝宝历二年(公元826年),至今已有1180多年历史。禅宗祖师慧能的第三代弟子善信和尚(后名慈忍),自五台山云游至汉东,于宝历二年到达大洪山,时值大旱,他表示愿意舍身代牲祈雨,解除了旱灾。山主张武陵因感谢他为民求雨,慨然捐出自己的山林,为善信和尚修建了庙宇。从此大洪山佛教兴盛,陆续建寺庙26处。善信坐化之前,记着兑现诺言,毅然割下自己的双足,留镇山门,是为“佛足”。唐文宗很感动,赐他“慈忍大师”的法号,御书匾额“幽济”。自此,大洪山便名扬四方,香火逐年旺盛。兴盛时期有殿堂百余间,僧侣千余人,虽历经战火,但香火从未间断。
  北宋名僧善洪和尚于真宗咸平五年赴天竺国取经,克服千难万险,经过39国,13年后回到开封,受到真宗皇帝亲迎,因是西天取经第二人,被称为“唐玄奘第二”高僧。受到宋真宗皇帝赵恒亲自召见,并赐紫衣银绢,善洪大和尚后来圆寂于大洪山。南宋端平年间金兵南侵,大洪山灵峰寺部分僧人及善信佛足迁往武昌东山,武昌小洪山与随州大洪山的渊源即始于此。清道光《大洪山志》记载:“江夏洪山旧曰东山山下有宝通寺山半有宝通当为邑之巨观唐宝历时随州大洪山释慈忍祷雨断足宋末随数被兵荆湖制置使孟珙迁其众奉所留佛足至此建寺居之遂沿呼为洪山矣。”武汉的宝通禅寺、小洪山及洪山区的名称来历均源于大洪山。
  北宋中后期,是大洪山佛教最鼎盛的时期。特别是报恩禅师曾东渡日本,在东京法云寺做了住持,他将洪山的佛法远播日本,逐步形成曹洞宗系,大洪山以此成为影响了中国佛教达1000多年的曹洞宗发源地,是日本曹洞宗系的鼻祖。报恩禅师在大洪山不仅建造广大殿堂,全面更新法则,并且圆寂于大洪山,袈裟供奉于日本。这些历史大洪山均有古碑记载。上世纪80年代,日本“曹洞宗派”曾组团追根溯源,几经辗转,考证到大洪山为日本曹洞宗“祖庭”的因缘法脉。近年来,日本佛教专家代表团多次来大洪山寻根访祖。
  到明朝时,大洪山上下寺院的香火再次鼎盛,修行的僧众逾千人。当时,民间盛传“佛教朝洪山、道教拜武当”。大洪山佛教最鼎盛时建有寺庙26处,僧众多达数千人,形成“三步一庙,四步一庵”的佛教丛林盛况。
  三
  大洪山的佛教文化不仅仅停留在史志和文本里,众多建筑和文物也见证了它的兴废史。建筑文化该是大洪山“精神圣山的金顶”。
  大洪山慈恩寺建筑群分三片区域、五大建筑主体。其中主体工程之一“大雄宝殿”被誉为随州的“凡尔赛宫”工程。大雄宝殿动工修缮时,清基到距地面7米时,发现了面积达300平方米的古寺庙基脚,基脚的建筑方位在子午线的中轴线上,与大雄宝殿建筑方位惊人吻合。清华大学教授王贵祥考察后认定此基脚为唐代寺庙建筑,建议对古寺庙基脚实施就地保护。他们遂更改设计方案,将建筑分地下和地面两层。地下部分为一长方形地宫,殿高6米,完整保留1200多年前的唐代古寺庙基脚,文化层面积580平方米。特别是重见天日的莲花池,世人无不惊叹。莲花池四壁配唐氏风格的佛教壁画,池内摆放唐代大钟、铜镜等珍贵出土文物复制品,游客置身其中,尤如梦回大唐。地面部分单体高度达15.9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按唐式双檐双壁的风格兴建,里面供奉释迦牟尼佛和十八罗汉,大气磅礴,美仑美奂。此建筑下有古代遗迹、上有现修寺庙,古今嫁接、传新续古,被人们赞为传世杰作,不可复制的建筑奇迹。与法国凡尔赛宫的建筑模式基本一致。
  慈恩寺修缮中,基础清理时还在遗址上先后清理出唐、宋时期寺庙建筑材料和碑石等文物四百余件。主要是古寺院的建筑构件和碑刻,包括柱础、瓦当、古陶砖和圣旨碑刻,以证明历代帝王多有赐名。其佛法《语录》、《菩提心戒》等远传日本、印度等东南亚诸国,享有盛名。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部分国内罕见,是大洪山佛教文化的有力佐证。文物陈列室现陈列着一块唐朝三级莲花柱础。据清华大学古建研究所所长王贵祥教授介绍,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个三级莲花柱础,属国宝级文物。我国在封建等级制度非常严格的时代,只有皇室寺院或具备皇室寺院级别的寺院才会用此图案雕饰柱础。由此可证明大洪山早在唐朝就已经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了。
  另一块为宋“海石榴花”柱础,直径达六七十厘米,当时大殿柱子有这么粗,可以想见大殿有多大,多雄伟。这个柱础虽整体残缺,但代表着宋室建筑的最高级别,证实了文献中关于宋代洪山禅寺是名僧住持的十方禅院、香火非常旺盛等记载。
  大量的碑记文物彰显着一幅幅跌宕起伏的画面,历史的沿袭,隐藏着鲜为人知的佛教兴废史。明万历年间,思宗皇帝赐“楚山望刹”匾额,字迹十分清晰,是大洪山佛教几度兴衰的缩影。在洪山寺旁那片斑驳陆离的“洪山寺塔及碑刻”里,竖立着一块清代道光年为维护进香秩序的“圣旨碑”,颁布诸如不得半夜叩门进香、不得随身携带刀具进香等“五条禁令”。这些文物都在地下或地面,没有物体高度,可文化高度非同一般,说他是文化金顶恰如其分。
  四
  位于观光平台边的黄龙池,是有名的高山圣泉,不仅神奇圣洁,而且一直为宝珠峰顶提供着生活用水,古往今来圣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山有多高、水有多深”,如果要说金顶,这要算灵水的金顶了。
  大洪山天人合一,云与雨、山与水、石与木、鸟与兽都是那样的和谐美满,自然和文化本是金玉之辉,精魂之巅,这种最高境界,当属大自然之“金顶”。
  当然,要排列顶级,洪山还有很多很多,如:中华银杏第一树,鄂北佛教第一寺,空中悬湖第一池(白龙池)、楚北天空第一峰……这些本来就是一座座让人不得不翘首仰慕的“金顶”,如此“金顶”如果细数名次,说不尽道不完。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金顶大洪山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旅游大洪山】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