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涓涓血流传爱心
——记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广水市地税局干部赵少军
  

通讯员 黄练 付芬
  “10本献血证,27次献血记录,10000毫升鲜血,2010年开始连续6年先后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的铜奖、银奖、金奖……”如果不是因为这些证件上都是他的名字,你可能很难将这些数字和他联系在一起。他就是广水市地方税务局的一名普通公务员——赵少军,今年45岁。他从1999年开始无偿献血,一直延续至今。
  从偶然到习惯靠的就是一股“傻劲”
  199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赵少军了解到血库告急,急需市民献血。他仔细了解了义务献血的益处,就跟家人说要去献血,并劝家人也去。母亲和妻子都十分反对,说他傻,讲了许多有关献血伤身体的话来阻挠他。他一听急了:“无偿献血,可以为国家血库添血,关键时可能挽救人的生命。同时,我了解过了,献血还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还会刺激人体骨髓造血器官,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造血状态,并能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此外,献血对自己和家人也有好处,达到一定的献血量亲属在急需时还可免费用血。”
  他不顾家人阻拦,走进血站,献了200毫升血。那是第一次,也是印象最深的一次献血经历。后来,他接到血站的短信,他的血液用于临床。赵少军想着自己的一个小举动可能挽救一条垂危的生命,就觉得十分自豪。从那以后,他就认定了无偿献血可以救人这事儿,他成了血站里的常客,开始一年献一次,后来就是半年一次,一次献400毫升。有时候,身边的朋友劝他不要去献血了,说这样会把身体搞垮的,划不来。可是一次、两次、三次……一晃好多年过去,赵少军的身体一直很健康,大家也就渐渐认同了献血不会伤害身体的事实。后来,在他的影响下,他身边亲朋好友和同事也纷纷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
  从青年到中年靠的就是一份坚持
  赵少军开始献血时,还是个青年,如今近20年过去了,他依然在坚持这件事,别人说你就没有数数你的献血证上面的次数、献血的总量?他总是嘿嘿笑一下,这有什么好数的?翻开赵少军的10本献血证,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他的献血记录,1999年第一次献全血,献出200亳升;2000年至2009年,献血12次,4200毫升;2010年至2017年,献全血14次,5600毫升……算起来,他18年来累计献血10000毫升。
  有时候,单位组织号召大家献血,他总是第一个响应。因为不管有没有单位组织,他总是雷打不动地一年献两次。他还主动担当起血站的义务宣传员,向大家宣传义务献血的好处。看不见的,是他身体里的总血液量差不多换新了两次;看得见的,是他默默地领回了多份荣誉证书,有随州市颁发的,还有国家颁发的,他先后连续三次荣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计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如果不是听血站的工作人员提起,赵少军所在的单位恐怕到现在还不知道他获得了全国性的荣誉。问他,为何从来没有在单位提起,甚至也没有在自己的公务员考核中写下关于自己获得荣誉的事,他说:“这有什么好写的,又不是工作上取得突出成绩,再说,我献血,也不是奔着这荣誉去的。”工作中,他立足平凡的岗位,默默奉献着,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从救人到救己靠的就是一种大爱
  如果说刚开始献血,是始于他的“傻劲”,那么能够坚持这么久,靠的就是一种大爱。无偿献血,献出的是血,传递的是爱。从救人到救己,赵少军没想到自己成了义务献血的受益人。2003年,赵少军的孩子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家里人急得团团转,在武汉协和医院动手术,因为那时要做开胸手术,需要用血,术后因为赵少军有无偿献血证明,孩子手术的用血费用全免。2013年,他的母亲因消化道出血,在当地医院和武汉同济医院因失血过多重度昏迷,期间用血量达数千毫升,这部分用血费用也同样全额报销,这些费用对赵少军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提起这些事时,他非常感激自己当年的善举,因为他帮助了别人,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也能够及时获得救命的鲜血。他感叹到:“无偿献血既为了今天的别人,也为了明天的自己。其实,当初献血的时候,就是为了献爱心,当自己真正享用别人的爱心时,那种感激和庆幸真的难以言表。”
  无偿献血是用爱心与他人交流。国家规定55岁是最高献血年龄,赵少军说自己还可以献10年,如果年龄不允许了,他也会做好宣传,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有意义的公益活动中来。他念叨着:“无偿献血,利人、利己、利社会,何乐而不为!”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涓涓血流传爱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战略合作】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