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当前位置:20180414期 >> 第A4版:旅游
武汉洪山区地名之由来
  

【大洪山故事】
  洪山是武汉的一个区名,很多人都很奇怪,既然叫洪山,那么这座山到底在哪里,这个名字又因何而取?其实洪山地名与当地著名的宝刹——宝通禅寺息息相关。
  湖北原本有一座山——大洪山,位于随州。公元826年秋,禅宗祖师慧能三代弟子善信到达随州大洪山。当时此地正闹旱灾,善信和尚登上山北崖向龙神祈祷,许愿要舍身祭祀。或许是善信的诚心真的感动了上天,果然三天之内天降大雨,旱灾解除,当年作物一片丰收。大洪山山主张武陵也为大师所感动,主动将此山捐出,并为善信大师修建了寺庙。
  善信大师圆寂之前,割下自己的双足,以完成当年求雨时许下的诺言。令人非常惊讶的是,在大师自断双足之后,血流很快止住,而且双足肉色经久不变,成为镇寺之宝——“佛足”。此事传到了当时的皇帝唐文宗李昂耳中,他下诏御赐善信“慈忍大师”法号,赐寺号“灵济”,从此该寺香火日渐兴旺。公元939年,后晋皇帝石敬瑭又赐名为“奇峰寺”。北宋时期在大洪山南边新修建了万寿禅寺。原寺又称上院,新修寺院则称为下院,两院俗名统称洪山禅寺。
  而位于武汉的宝通禅寺历史更为悠久。该寺于公元5世纪南朝北齐年间建造在东山,此山位于老武昌城东边所以得名,寺名最初叫东山寺。唐朝贞观年间,李世民手下大将、时任鄂国公的尉迟敬德对该寺进行了扩建,并改名为弥陀寺。
  这两座寺的交集在南宋端平年间(1234年——1236年)。当时金兵挥师南下,随州卷入战争,当地官员孟珙和张顺为保护洪山禅寺镇寺之宝“佛足”、僧众和经文免受战火侵扰,将部分僧人随同佛足一起迁往武昌弥陀寺,并改名为万寿禅寺(与随州洪山禅寺下院同名),又将武昌东山改名为“小洪山”以作纪念,所以此寺也称为洪山寺。自此,武昌才有了洪山的地名。元朝灭南宋之后,忽必烈当政,对善信大师非常崇敬,为纪念这位大德高僧,他下令在武昌洪山寺内修建了灵济塔。
  此后,该寺因战乱多次损毁,又多次重建。1485年改名为“宝通禅寺”并沿用至今。宝通禅寺是一座典型的皇家寺院,在历史上曾得到过10位皇帝和6位王侯的护持。现在寺院面积占地11万平方米,是武汉四大丛林之一,也是中南地区城市中面积最大的寺院。
  而随州的洪山寺院也是几经起伏,多次重修,最终仍然毁于战乱。值得一提的是,随州洪山禅寺是禅宗五宗之一曹洞宗的发祥地,解放后日本佛教学者、专家曾多次到大洪山寻根访祖。为弘扬佛法,2005年在大洪山原下院万寿禅院旧址上重建洪山禅院。至此,这座历经千年的古刹又佛光重现。2011年,在佛门泰斗本焕长老率弟子的奔走努力之下,大洪山山顶的大慈恩寺又得以重建。

更多>>  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武汉洪山区地名之由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旅游】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