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当前位置:20180521期 >> 第A2版:综合新闻
山村新变
——随县吴山镇联建村精准扶贫见闻
  

本报记者 包东流 见习记者 林 超
  5月8日,晴空万里。
  行至随县吴山镇联建村,宽敞的水泥路直通村组,路边红叶石楠吐出新芽,山上树木葱茏,漫山遍野的黄牛在林中吃草嬉戏……好一幅美丽乡村画卷。
  联建村位于鄂豫两省三县(随县、枣阳、桐柏)交界处,地理位置偏僻,山势纵横,交通闭塞。全村432户167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44户406人。“这里曾是吴山镇最贫穷的一个村,没有通村水泥路、没有手机信号、没有自来水。”村支部书记杨青文说。
  山村新变,始于精准扶贫。
  2015年年底,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中行、市建行、市农发行、湖北银行等单位组成扶贫工作队进驻联建村后,昔日的穷山村开始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终于有了水泥路”
  从吴山镇区出发,半个小时车程,来到联建村。
  “2015年第一次来联建村,走了近4个小时,还是从枣阳绕过来的。”该村原“第一书记”沈燕回忆。
  交通不便是阻碍大山深处的联建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前镇上到村里的道路由于货车碾压,超过一尺深的车辙随处可见,而村里也处处是坑洼不平的石子路。”杨青文介绍说,村里没有任何集体收入,解决出行问题难如登天。
  要想富,先修路。驻村工作队向交通部门申请了项目资金,同时每个驻村单位自筹部分资金,两年间投资近200万元为村里新修8公里水泥路。
  2017年,随着一条近5米宽的水泥路蜿蜒至大山腹地的桑园,实现了该村居民到村委会、镇区全通水泥路的夙愿。
  穷山坳修通“致富路”,改变了联建人的生活,给联建村带来希望。

“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
  沿着山路前往该村最北部的桑园,行至半路,村妇联主任沈雪丽指着路边山腰处的石洞告诉记者:“这里是石门,传说是光武帝刘秀曾经休息过的地方,在前些年以此为界,再往里走手机就没有信号了。”
  闻言记者拿出手机,通信信号和4G信号都是满格。“现在我们村实现了通信、网络全覆盖。”沈雪丽笑着说道。
  2015年12月16日,扶贫工作队正式进驻联建村,原“第一书记”沈燕在村里走访发现,村民们对通信信号呼声最高。“整个村信号不畅,特别是桑园,方圆几公里没有手机信号,在桑园打电话,要么上山顶,要么走出石门。”杨青文说。
  解决群众呼声,驻村工作队跑出“随州速度”。经过多方协调,从上报到审批只花了一个月时间。2016年2月5日深夜,移动公司的技术人员来到村里安装信号塔。次日凌晨2时,信号塔安装完毕,杨青文将第一个电话打给了沈燕“报喜”。
  2017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通信信号塔全方位“升级”。桑园、王冲两座全新的全网通信号塔拔地而起,保障了全村通信、网络全覆盖。

“村民生活方便多了”
  联建村易地扶贫搬迁点,70岁的沈本银正在做饭。“老房子塌了,村里将我们都搬迁过来。”沈本银说,“连柜子和床都给我们准备好了,跟以前生活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跟沈本银一样入住这里的还有18户24人,都是五保户,大都是孤寡老人,无依无靠。
  “你们坐,我给你们烧点水。”沈本银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流出。
  “水看起来挺清的。”记者与沈本银拉起家常。
  “以前没自来水,喝水要自己挑。”沈本银说,“还有以前晚上电灯是红的,电视根本看不成。现在生活方便多了。”
  “现在生活确实方便多了。”杨青文说,“去年驻村工作队筹资45万兴建自来水设施,在自来水厂打了一口深井,直径5米,深10米。全村380余户1200余人安全饮水有了保障。”
  “以前村里只有3台变压器,电压长期不稳,这两年新增了7台变压器,还有3台正准备建设,用电有了保障。”沈雪丽接着说。 “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在联建村记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不少村民家中都建有牛栏,但全都是空的。
  牛呢?“都在山上哩。”二组的吴广华回答了记者的疑问。
  联建村有2万多亩山场,草肥水美,是理想的放牧场,而且这里有“放天牛”的传统。“就是把牛赶进山里放养,年尾时把牛牵回家。”吴广华解释,“今年养了10头牛,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吴广华以前是贫困户,妻子患病,女儿上学,沉重的负担压在他一人身上。驻村工作队为其定向施策,帮他申请了危房改造、大病救助、“两免一补”等政策补助。“该享受的政策我都享受了。”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吴广华重拾信心,养牛养羊,喂猪喂鸡,种植艾蒿,去年收入3万多元,摘掉贫困帽。
  随县华隆生态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牛棚里,数十头新生小牛颤颤巍巍学着站立。“目前存栏500多头,年底计划达到1000头。”理事长沈义成介绍,今年年初,合作社作为村精准扶贫产业基地,吸纳了68户村民入社,带动全村乡亲携手奔小康。
  精准扶贫,产业帮扶是关键。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建设3座光伏电站增加村集体收入,大力发展牛羊养殖、艾蒿种植等特色产业,引导帮扶贫困户自力更生,脱贫致富,截至2017年底,该村已脱贫98户283人。
  “下一步,我们将联手旗峰电商在线上销售牛肉,更好地惠及贫困户。”新上任的“第一书记”刘洋展望未来,“艾蒿等特色产业也逐渐扩大规模,2019年整村脱贫有望。”
  山村新变,仍在继续。联建人正在迎来美好的未来。

更多>>  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山村新变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