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当前位置:20180925期 >> 第A1版:要闻
炎帝故里庆丰收
——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省主会场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包东流
歌舞表演·徐斌 摄·
  炎帝吾祖,功列三皇。肇建文明,始播农桑。
  随县市炎帝神农故里。上古时期,炎帝神农在这里制作耒耜,教民稼穑,点燃华夏农耕文明之光。
  今天,炎黄子孙齐聚烈山脚下,共庆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9月23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省主会场活动在随县炎帝故里风景名胜区举行。庆祝活动现场,圆形三层天坛的舞台矗立在谒祖广场中央,与庄严的炎帝大殿和八根炎帝功德柱交相呼应,以农民为主体的观众围坐四周。
  上午9时10分,钟鼓齐鸣!鼓三通、钟三鸣,在编钟悠扬乐声中,《丰收颂》响起,拉开了这场农业与农民的盛会序幕。14个蕴含“农耕味”“荆楚味”“随州味”的节目轮番上演,为观众和参加丰收节庆祝活动的嘉宾们呈现出一场丰盛的农家文化大餐。

原汁原味的“农耕味”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农民在希望的田野上,播下了幸福的种籽,也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劳作的歌声。舞蹈《春种秋收庄稼人》、歌舞《叭一口》、高台花鼓《火红日子步步高》充满农村元素,原汁原味草根形态的艺术表演,生动地表现了农民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景象和丰收后喜庆狂欢的场景。
  农民成为舞台的主角,农业和农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数十个接地气的歌舞节目构思新颖,多角度地展现了农民庆祝丰收,祈祷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场景。
  活动中,农民书画家、民间工艺家现场进行艺术创作,展示了新农民的新风采。节目中还穿插了各地的农民代表感恩祈福、畅谈心愿等环节,让整台活动充满浓浓的“农耕味”和“丰收味”,既弘扬了我国悠久厚重的农耕文化,也展示了中国农民的创造精神。

别具一格的“荆楚味”
  “湖广熟,天下足”,湖北自古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
  荆楚大地庆丰收。从大别山下到百里峡江,从江汉平原到鄂北粮仓,到处都有自己的劳动歌谣和舞蹈。随州的《板凳龙》《独人轿》,宜都的《打连枷》……全省17个地(市、州)的农民代表欢聚随州,带来了各地的丰收喜讯,表达了对国泰民安的感恩,对丰收的祈福。
  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获得者程丞和湖北戏剧牡丹花奖获得者曹祝来对黄梅戏选段《女驸马》《夫妻观灯》《天仙配》的精彩演绎,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十名著名摄影家拍摄的“荆楚百幅农民丰收笑脸”再现了荆楚大地劳动人民喜获丰收的喜悦心情。
  别具一格的“荆楚味”,展现了湖北广大农民群众奋发向上的崭新面貌。今天,荆楚大地正处于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增收最多的黄金时期,正奋力从农业大省迈向农业强省。

独一无二的“随州味”
  一朵菇,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的深刻变化。
  1978年,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杨新美走进三里岗镇杨家棚村,为随州香菇产业播下星星之火。今天,香菇成为随州的特色优势产业,年产值过200亿元。口齿留香的随州香菇,成为了中国名牌产品,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超4亿美元,居全省之首、全国前列。一曲《香菇香,杏叶黄》,唱出了香菇的味道和银杏的色彩。
  “忆我先祖,拓土开疆,始作耒耜,教以农桑……”炎帝神农的嫡传子孙,用《炎帝大歌》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始祖炎帝恩泽八方的敬仰和歌颂;歌舞《炎帝故里醉金秋》和《梦随心飞翔》展示了随州城乡的独特魅力和广大农民美好的愿望……
  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独一无二的“随州味”,充分展示了随州地区独特的地方民俗和厚重的传统文化,也展示出随州农村的新气象、农业的大发展和农民的新面貌。
  慎终追远,开拓创新。传承炎帝精神的随州人民正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行!

更多>>  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炎帝故里庆丰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