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淮河桐柏山史前岩画中的太阳神人面像。(图片由随州日报通讯员 程峰提供)
随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晓林)昨日,记者从随县淮河镇获悉,位于桐柏山区的该镇龙泉村,发现了大量史前岩画。中外专家考察认为,该岩画群是世界岩画界新的重要的发现,对于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据该岩画群的发现者赵伟介绍,2015年底,他应邀到龙泉村开发乡村旅游项目。进山修路过程中,他发现很多石头上刻有排列规则的凹穴,进而发现有些石头上还有人像和其他图案。他立即将这些石头上的凹穴和图案拍成照片,发给中国岩画研究中心主任张亚莎辨认。张主任确认,这些照片上的凹穴和图案,都属于“岩画”范畴。
淮河桐柏山岩画由此引起国内外岩画研究者的注意。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岩画委员会主席、世界岩画组织联合会执行主席罗伯特·贝德纳里克,印度岩画协会会长库玛尔,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汤惠生,中国岩画研究中心主任张亚莎,日本凹穴研究会会长桥本好史,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槐等先后带领团队前往实地考察、研究。
淮河桐柏山岩画目前已经发现了40多处,散布在大约4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但绝大部分集中于溪沟一线。记者现场看到,这些岩画以圆形凹穴为基础,以抽象构图为主,间以方形凹穴和多种沟槽,主要形象包括双排状圆形凹穴、梅花状圆形凹穴、棋盘状网格和混合图形等,另有一些字符形状和少量人物形象。对于这些岩画的文化解读,目前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认为是刻石记事,也有人认为是天文星象等等。但其中部分内容,在学术界已有共识,例如太阳神像被放置在山上,女阴图案集中出现在溪水旁,说明先民当时已有“以山为阳,以水为阴”的观念。
淮河桐柏山岩画是什么时候创作的?专家们通过微腐蚀断代法、考古断代法等多种方法,得出初步论断:这些岩画时间跨度较长,从距今10000年左右到距今2000年左右,但多数距今6000年至距今4000年,正好处于传说中的炎黄时代。专家们对比发现,多数岩画与近年在河南新郑具茨山发现的岩画,属于同一时代、同一类型,有着与中国北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岩画截然不同的风格:既没有涂抹颜料,也较少动物形象,主要为抽象的几何图案。专家们认为,桐柏山岩画和具茨山岩画(被认为是黄帝文化遗迹),均是中国主体民族早期活动留下的历史遗迹,对于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价值。
赵伟介绍,自2015年底发现这些史前岩画之后,他们立即采取了系列保护措施,包括前期对媒体和普通大众保密。目前,他们已对相对集中的岩画区,实施了综合安保措施,确保文化旅游开发和文物保护的双赢。
关于岩画:
岩画是指在岩穴、石崖壁面或独立岩石上的彩画、线刻、浮雕的总称。它是人类先民以石器或颜料作为工具,用石刻或涂画的方式,描绘、记录他们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文化遗产。岩画既是历史长河遗留的视觉艺术资源,也是人类自身历史、宗教与心理体验的图像见证。
上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岩画委员会首任主席艾曼纽尔·阿纳蒂教授曾预言,岩画将是21世纪最富于挑战性与前瞻性的研究领域,作为更为立体、丰富、全面的历史学图像资料库,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将由此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