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
——“老三届”刘光运的大学梦
  

随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巧玲
  “老三届”,指的是1966、1967、1968三届初、高中毕业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废除高考,高校停止招生。1977年恢复高考,许多“老三届”在经历了十多年文革的风雨洗礼,耽误了一段青春时光之后,又重新走入考场、圆梦大学。作为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市第一批高考生,退休教师刘光运向记者讲述了那段改变无数人命运的高考故事。
  1947年,刘光运出生在随州高新区淅河镇桃园街的一户普通农村家庭。刘光运家中兄弟姊妹众多,家庭经济负担比较重。虽然他的父母文化水平都不高,但特别重视子女的教育,尽可能地让孩子们上学读书。“好好读书,长大了才有好出路!”刘光运说,这是他7岁时,长兄领着他去学校路上对他的叮嘱,时至今日他都还记得。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刘光运学习成绩一路优异,读大学的心愿越发强烈。1966年,刘光运就读高三,正当他和同学们紧锣密鼓准备迎接高考的时候,却传来高考推迟的消息。“为一个梦想打拼很久,梦想突然破碎。那时心里失落又迷茫……”刘光运说,那年大家把高考志愿表都填好了,又眼看着考大学的机会没有了,除了无奈还是无奈。离开学校后,刘光运于1968年参军入伍。
  1977年,中断11年的高考恢复。“那时我是在广播里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激动得立刻就跑去当地高考报名处报了名!”刘光运说,上大学是他从小的梦想,为此付出了10多年的努力,只要有机会他就想试一试。从报名到高考只有1个月左右的时间,他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跑遍乡镇却找不到一本复习资料。刘光运说,当年高考刚恢复,基本没有什么参考资料,考试答题基本就靠年轻读书时的功底。
  1978年1月,刘光运收到襄阳一所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2月,他兴致勃勃地前往大学报到,多年的梦想一朝圆。1980年,刘光运顺利完成学业,并分配到当年的随县一中任教。刘光运说:“那时教育秩序恢复不久,随州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急缺教师。我们这批毕业刚走上岗位,就分配担负比较多的工作,大家很都敬业、主动挑大梁。”以后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他见证了中国教育的巨大变化,看着一届一届毕业生走进大学,看着一个个学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转眼40年过去了,当年追逐梦想的热血青年变成了睿智长者。刘光运说,他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受益者,亲历了恢复高考的激情岁月,也见证了高考制度的发展变迁。高考制度改革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但无论如何,作为一种公平选才的手段,高考的意义与价值仍毋庸置疑。“高考,对我来说是圆梦。知识改变命运,直到现在我依然相信!”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专题】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