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状元筑梦白龙池

                李旭斌
  郑獬(公元1022—1072年),字毅夫,是应山(今广水市)人。《麈史》也记载郑獬五岁时随家迁徙安陆。宋朝时,他考中头名进士,后升官为开封府尹。据说他少时苦读于大洪山白龙池,后金兵侵犯中原,他带兵抵抗。由于朝中腐败,粮饷不足,退兵到大洪山。在洪山留下一本书,名《溪集》。所以大洪山关于他的故事和遗迹很多。为纪念他,建有郑獬读书处、状元塔、仙人塔、晒书塔等。
  古时,距状元塔30米处有一土台,传说郑獬所藏图书受潮后常来此晒书,故称之“晒书台”。在状元塔数百步处有古屋基址,相传为“状元屋基”。附近还有一处古墓,立有一石碑,刻有“北宋官员郑獬之墓”,并介绍其家世、经历、功绩。墓地附近还建有一座“仙人塔”,是后人祝愿郑獬死后成仙而建,塔身已被黄土掩埋。离此不远处另有一地称之“跑马场”,传说郑獬在此骑马。
  郑獬少有俊才,词章“豪伟峭整”,立志要考状元,他听说大洪山白龙池为智慧之泉,于是就来白龙池畔搭草为室,在此苦读。 那年三伏,郑獬偶染风寒,高烧三日后,只感觉四肢无力,浑身酸痛,皮肤焦热,瘙痒不止,于是,他昏昏沉沉下池沐浴,以驱诟病。他正陶醉在梦境一般的池水中,忽然发现池中出现一臂生白鳞、头上生角的庞然之物游走在水面。这就是《大洪山志》所载:郑獬大洪山梦浴,其梦境是“臂生白鳞,水影中见头上生角”。郑獬惊恐万分,当即吓出了一身冷汗。没想到随着冷汗出身,郑獬突然身感轻松,神智也同时清醒过来。再看水面,又如日常。
  郑獬大惑不解,回室翻书查看究竟,书载:“水影见龙,必将得中。”对!那是龙,我梦浴见龙了!郑獬转惊为喜。此事为郑獬构筑了一个更坚定的状元梦,从此他读书更加刻苦了。
  郑獬于1053年,即宋仁宗皇佑五年参加考试。他这次中状元十分意外。因为在这之前的一次考试中,国子监呈送他的卷子时,把他排在第五位,郑獬感到十分委屈。于是他在《谢主司启》中大发牢骚,遭那位主司嫉恨。临到这次考试,这位主司又担任主考官,他一心想使郑獬落选,以报他的出言不逊。由于当时试卷是弥封、誊录,主司竟把另一份卷子误认为是郑獬所作,就故意把它排斥掉。可是后来拆封时,郑獬却中状元第一名。
  原来,北宋实行糊名制。所谓糊名制,又称“弥封”制,即在各级考试结束后,由专人将考生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及考官判定等部分用纸糊起来或者裁去,再交给考官评判,直到最后统计成绩时,才能拆封公布姓名,否则即视为作弊。考官虽然有“必欲黜落”郑毅夫的报复之举,但因为糊名制度的存在,考官无法直接看到郑獬的卷子,因而逃脱了国子监的报复。
  郑獬中状元后,进入仕途。曾任陈州(今河南淮阳)通判,后入朝进集贤院,修《起居注》。英宗即位,决定修建永昭山陵,需耗费巨资。他知道后上书说:国用空乏,希节俭爱民,请饬官吏,损减其工程。“天子新即皇位,希申诏中外,许令尽言,臣下进见,询以得失,虚心求之,必能有益治道。”英宗采纳其言。后出任荆南知府。神宗初年授为翰林学士。在政治上倾向保守,代理开封府事务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受到斥责,降为侍读学士,贬为杭州知州,后迁任青州知州,仍不愿实行新法,便称病请任闲职,提举南京鸿庆宫。
  郑獬一生为人直言敢谏,豪放不羁,以直臣名于当时。郑獬晚年诗笔飘洒,有人说他的诗有李杜风格,著有《郧溪集》五十卷。他最著名的一首诗是《采凫茨》:“朝携一筐出,暮携一筐归。十指欲流血,且急眼前饥。官仓岂无粟,粒粒藏珠玑。一粒不出仓,仓中群鼠肥。”凫茨在古时指荸荠。该诗描述了人民群众的饥贫状况和官府的腐败现象。
  郑獬病逝时年仅51岁,家贫子幼,其棺柩在安陆一寺观存放十余年,后由安州知州滕甫出面,将郑獬葬于大洪山。郑獬葬大洪山很可能因他在大洪山白龙池居住过,并对这里十分有感情,遗嘱归葬于此。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状元筑梦白龙池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旅游大洪山】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