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当前位置:20190114期 >> 第A2版:综合新闻
一条路带活一个村
——走进随县澴潭镇柏树湾村
  

随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家园
  日前,不少武汉、长沙等地牌照的大货车来到随县澴潭镇柏树湾村,收购该村的野生鱼,合作社负责人张洸勇的脸上笑开了花。
  “今年产销 220多万元,以往一年不到100万元。”他说,这么大的差距,源自一条路。
  柏树湾村曾是个债台高筑的村,土地贫瘠,产业匮乏,只有一条土路进村。路不通,村民种植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外地人也进不来,致使大多数村民选择外出打工。
  “以前要到镇上卖个东西,天没亮起床走路。即使有车,也是‘土三马’(小货车一种),颠簸得不行。”村民何敬朝说,要是碰到下雨天,那就只能步行。
  2007年,通村公路开始建设。柏树湾村党支部书记张洸沦到处争取,要到了3.5公里通村路的指标。回来后,他带领村民开始修路基。当时国家标准是5米,他修了7米宽。
  一条水泥路通到了村里,拉近了柏树湾村与外界的距离。各种农产品可以卖出去,大家发展的劲头更足。与此同时,村里发展金银花、芍药、牡丹、油桃等种植,8000多亩的特色产业成为村集体、村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2014年,该村成立水产技术专业合作社,发动村民开展养鱼。500多亩的水面每年产值数百万元。张洸勇介绍,前几年,路只通到了村里,到养鱼基地的路还是条土路。鱼大量上市时,只能用手扶拖拉机拖出去,也只能卖到周边。
  2017年,村里争取通村公路指标,新修了2公里5米宽的道路,直达基地。现在,武汉、长沙、信阳等地的鱼贩子直接上门收,价格还高。“2018年卖了220多万元。”张洸勇说。
  这几年,柏树湾村的产业多了,前来采买的车也多了。2017年,该村对进村公路扩宽了1米,路面达到5米宽,与乡道无异。张洸沦说,看来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不然路又将成为制约村发展的“瓶颈”。
  路通了,柏树湾村发展全面提速。通村路两旁路灯亮了,过去的土坯房改建为靓丽的新平房、别墅,文化中心、健身广场、环卫设施一应俱全……2014年开始,村集体年均创收70万元,全村的医疗、养老保险村集体包干,并投资1000万元打造美丽乡村。“村里越来越美,去年我从集镇搬回来了。”村民陈四说。
  目前,该村有通村公路近30公里,基本上通到了自然湾、基地,村民出门就是水泥路。“现在下雨,再也不是黄泥巴粘脚,走不动了。”何敬朝说。
  许多村同柏树湾一样,被一条通村路改变了发展的面貌。“要想富、先修路”,这条经验至今仍不过时。在乡村振兴浪潮中,犹如“蜘蛛网”状的农村公路夯实着乡村振兴的基础,群众们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追梦路上!

更多>>  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条路带活一个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