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两岸风光
择一人而白头,择一城而终老。钟情一城,是因为她让人觉得环境宜人、出行顺畅、生活美好富足而和谐。当晨曦的阳光照进城市,每一个城市建设者都为城市崛起而努力;当夜幕降临,明亮的探照灯下,依然能看见建设者的身影,为这座城市筑梦提质。
城,《说文解字》曰:以盛民也。从土、从成。简单地说,用土垒起来的墙圈,用于民众居住生活的地方。到了现代,“城”与“市”相连,成为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故而有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随州,城有数千年。进入新世纪,地级随州市成立,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老城、新城互通共融,城市的品位和品质日渐提升,成为百姓眼中的宜居之城。除却古城墙、护城河等留给我们历史的记忆,很多都是新的,更新着城市的地标和名片:随州文化公园、随城山国家生态公园、迎宾大道、氵厥水一桥、滨湖体育运动场、新火车站广场等。这一系列新时期的城市公共建筑,涉及生态、交通、体育等公共生活的各个层面。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些建筑的背后铭刻着同一个名字:随州建投公司。
在新型城镇化快速起步的时刻,2008年,随州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成立,迅速担当起城市建设、融资的重担。十年间,经济社会发展走在转型的大道上,城市则记录着转型中每个复杂的细节。城市放飞的壮大、变美、宜居梦想,都印刻在一栋栋建筑、一座座公园、一条条大道上,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一切都离不开市建投公司努力的付出。
从随州新火车站广场开始,随州建投便融入了城市的品质建设之中。无论是城市道路,还是城市公园,抑或是城市民生改善,随州建投均不遗余力,善作善成,打造了一系列城市精品工程,缔造着城市品质。
十年间,城东新区框架不断延展,城市道路延伸成网,众多商业、地产在此集聚,构筑一座现代化城市中心。在此,随州建投费尽心力,在丘陵田野间筑城修路,埋渠架桥,植林造景,主干道、次干道、城市支路,相互撑起有品质的城东。可以毫不讳言地说,随州建投耕耘出一座新城,公园、学校、市场等一一落子,构筑起幸福生活的模样。
十年间,城市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公园绿地逐年增多,黑臭水体条条整治,城市交通持续优化,群众生活品质日益攀升。随州文化公园、回龙寺公园、滨湖体育公园、白云湖健康公园、花溪河城市湿地公园……细细数来,均已是城市闪亮的名片。特别是随州文化公园,随州公园之最,面积之最、文化厚重之最、绿色品位之最,赢得各界高度评价,成为城市“待客厅”。花溪小渠、南郊1号渠、西护城河、吴家老湾渠……曾经的黑臭水体,百姓排污之渠,在随州建投的生态“魔法”下,再现昔日渠净水清,清水长流。新建氵厥水一桥、青年路大桥、大十字街人行天桥,打通清河东路,改造聚玉街,拓宽青年路……每一项工程都直指城市“拥堵病”,提升城市畅通水平,改善群众出行环境,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十年间,城市精品逐渐增多,一些承载城市厚重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形象的公共设施在随州建投人手中呈现,把随州变成一座有故事诉说的城市。按照隋唐风格建设的杨坚故居、大隋苑,再现隋朝风采;精工雕琢的随州文化公园神农坛、季梁像、佛手岛等,传承城市优秀文化,也展现随州工匠精神;倾力建设的滨湖体育运动场、氵厥水一桥、回龙寺公园,成为丰富城市品质的典范之作。
十年间,城市变迁,老城棚改,让数以万计的居住环境差的群众喜迁新居。从熊家社区到齿轮社区,从北郊孔家坡到中心城区亚通,从柳树淌到老火车站,近20个棚户区在随州建投公司推动下实现嬗变。棚户区群众出棚进楼,住进了现代商住小区或还建小区,生活环境、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城市发展的目的是改善人的生活质量,并为之矢志不渝地奋斗。
拆除、新建、改造,随州建投将一系列城市工程从规划图纸上变成了现实,从一个个构想中变成随州品牌地标。然而,他们并非一拆了之,是在建设、改造中保留历史的文脉,创造人文和谐,回归人本价值。随州文化公园已成为厚重文化的载体,齿轮社区将被打造成一座富有时代工业记忆的小镇,擂鼓墩也将成为一个充满青铜文化色彩的旅游地标,这些都没让城市发展忘记过去,还拥有美好的未来。
时至当下,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生态绿城、文旅名城、产业新城,聚力建设品质随州,让居民享受有品质的生活,让产业得到有品质的成长,让城市实现有品质的发展。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随州建投公司已将建设品质随州作为行动的方向,必将锚定城市生活环境改善,城市生态品质提升,城市文化文脉延续,城市品质地标再现,让城市价值充分彰显,让市民的美好生活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