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省委省政府开创性谋划一系列重大战略,在我市形成叠加效应,“圣地车都”、特色产业增长极、鄂北生态屏障建设取得成效,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创新转型步伐加快,积极因素正在累积,内生动力逐步激发。《政府工作报告》从六个方面部署了今年的重点工作,提出要保持发展的定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18年,沉甸甸的答卷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实现历史性跨越。
随州被纳入国家淮河、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构筑鄂北生态屏障纳入省级战略。
全省“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战略布局提升我市新定位。
建设品质随州明晰发展新路径。
实体经济稳中有进
●地区生产总值可望增长8%。
●实现工业总产值1378亿元。
●专汽产业逆势上扬,产值增长16.5%。
●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壮大,出口额居全省首位。
●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并网装机容量突破200万千瓦。
●农业基础更趋稳固,粮食生产保持稳定。
●全年接待游客2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5亿元。
三大攻坚战扎实有力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政府债务、金融风险有效防控。
●特色种养、光伏、电商、旅游等产业扶贫成效显著,全市3.1万人脱贫、24个贫困村出列。
●4个国考断面和3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空气质量是近年来的最好时期。
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7.38亿元,增长9.4%。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发展同步。
●17家企业跻身全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2%,电商交易额增长20%。
●各类创新平台发展到150家,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10%。
●8家企业获省科技奖励,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110亿元,增长13%。
投资底盘支撑强劲
●策划储备项目677个,投资额超省定目标2.2倍。
●全年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378个,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13%。
●汉十高铁随州段全线铺轨,投资180亿元的高铁新区拉开框架。
●工业投资增长14.9%,汽车机械投资增长24.5%。
●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188个,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9个。
深化改革增添活力
●为企业减税降费退税21.9亿元。
●“一网通办”省市县三级联通,建成“神农云”信息平台。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速全省第三。
●128个村(社区)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30多万村(居)民成为股东。
城乡面貌继续改善
●城镇化率达到52.12%。
●新增停车位2200个,建成2个立体停车场。
●新增绿地60万平方米。
●新改建各类厕所5.3万个。
●37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31个乡镇垃圾压缩中转站基本建成。
●精准灭荒3.8万亩,综合排名居全省前列。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
●新增返乡创业主体2542个。
●城乡医保政策整合实现“七统一”,参保人数达209.8万人。
●城镇棚户区改造7236套、农村危房改造5897户。
●投入1.3亿元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发放6916万元资助金。
●66项群众体育赛事首次实现政府购买服务。
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推进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
●办理人大建议122件、政协提案114件。
●狠抓作风建设和政务服务质效提升,通过多种形式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查处突出问题276个,处理336人。
全面推进:一芯驱动 两带支撑 三区协同 战略实施
全力打造:战略实施产业新城 文旅名城 生态绿城 建设品质随州
主要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8%
▶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
▶外贸出口增长8%左右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物价形势保持稳定
▶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突出定向精准施策 奋力打好三大攻坚战
●坚持防化并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坚持准实并重,推进精准脱贫,确保完成5万人脱贫、50个贫困村出列。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
●坚持严管并重,加强污染防治。继续推进九大攻坚行动,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0%以上。完成市县两级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确保国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加快东西护城河、合溪渠改造,新增治理主城区2条黑臭水体。
突出文化创新发展 奋力打造文旅名城
●擦亮城市名片。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编制曾(随)文化大遗址走廊保护利用规划和擂鼓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谋划建设青铜小镇,推进编钟音乐文化之都建设。
●发展全域旅游。重点打造随南生态文化养生旅游区、随西民俗休闲旅游区、随北山地探险养生旅游区、随中产业融合示范区、随东“关寨”生态山水观光区五大片区。办好己亥年寻根节,加强高等级景区创建,力争全年接待游客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78亿元。
●推进文明创建。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建100个村级文体广场,建立一批机关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周末及节假日免费开放试点。
突出构筑鄂北屏障 奋力打造生态绿城
●实施生态工程,全面加强修复保护。深化“厕所革命”,新改建各类厕所4.5万个。强化生态修复,灭荒造林3.5万亩,完成矿山复绿890亩,严防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蔓延。加快徐家河、淮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
●补齐补强短板,全面建设美丽乡村。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抓紧编制村庄规划,加强古村落古民居保护与利用。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11.1万亩,新改建农村公路350公里。
●推动低碳发展,全面倡导绿色生活。严格项目准入,开展低碳园区、清洁生产试点示范企业创建,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化工企业搬迁入园。
突出优化供给结构 奋力打造产业新城
大力培育新兴产业
重点推动新能源、晶体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提高电子元器件研发生产能力。有序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加快开发中医药系列产品。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制定“3个30”帮扶方案,重组盘活30家困难企业、跟踪服务30个过亿元重大增长点、新增30家规模企业。
大力提升现代农业
加快“1+3+N”产业布局,壮大香菇优势产业,规模化种植达到5000万袋。夯实畜禽、优质粮油、茶果菜3个基础产业,力争优质稻面积突破130万亩。加快发展洪山鸡、吉阳大蒜、泡泡青、马铃薯、小龙虾等“N”个地方特色产品,新增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0件以上。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家。
大力支持县域经济
坚持全要素、全产业链、全地域谋划,积极对接融入全省“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战略布局,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
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力争汽车机械产业产值增长10%以上,支持齐星集团打造百亿企业。实施应急产业发展规划,力争应急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扩大规模,力争产值增长7%以上。实施“百企百亿”技改工程,持续支持企业“机器换人”。
大力增强创新能力
支持省专汽研究院、香菇研究院和武汉理工大随州工业研究院等平台开展科技攻关,推动成果转化。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大力促进消费提质扩容
实施服务业提速升级行动计划,鼓励发展商贸流通和电子商务,打造线上线下协同互动的消费生态。
大力夯实投资底盘
积极对上争取无偿补助和专项债券支持,确保储备库项目投资额达到上年固定资产投资的2.5倍,转化率达到30%以上。强力协调推进重大项目,确保工业投资占比40%以上。
突出深化重点改革 奋力打造开放高地
●深层次推进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好曾都区国家级试点。
●多途径扩大外贸。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靶向扶持外向型企业,引导国内外市场双向突破。
●大力度招商引资。围绕特色产业补链强链,聚焦高新、精准择优引进上下游关联企业,力争每个特色产业引进3个以上亿元项目。积极策划重大招商活动,办好寻根节经贸洽谈会。创新督办、考核、落地等招商工作机制,确保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5个以上。
突出增进民生福祉 奋力创造美好生活
●进一步加强城镇建管。多方筹措资金,建设主城区重
点项目80项。完善高铁新区基础工程,保障汉十高铁顺
利通车。
●进一步促进就业创业。推进就业提升和技能展翅计划,加大稳岗支持力度,确保全市新增就业1.6万人。
●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抓好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建设,建成一批农村幸福院试点。全市改造棚户区3016户,公租房分配入住率达到90%以上。
●进一步发展各项事业。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筹措6000万元,资助6万人次家庭困难学生。推进健康随州建设,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医联体建设。
●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新增一批主城区A类公共视频探头。优化社区网格化管理,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是干出来的。面对新的赶考路,必须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干字当头,拼搏赶超,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忠诚执着干事 依法履职干事 担当提能干事 清廉干净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