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东晓
老爸是户外运动爱好者,每得闲暇,必呼朋唤友,登高远足。每次回来,都是喜不自禁,向我们夸耀行程所见,边展示相机所拍大作,边说着“无限风光在险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之类。我嘴上笑言老爸“真是话多不怕人笑”,心里却是明白,这是老爸以其特有的方式,对我言传身教哩。
春节假期,天降大雪。老爸兴奋不已,便要雪中登顶。他一边收拾装备,一边说:“你知道么,我们广水三潭风景区内大贵山金顶,海拔近千米,沿途山峭林茂,涧幽泉清,风景优美,尤其是下雪后,山舞银蛇,粉妆玉砌,更是壮观。户外爱好者都把成功登顶作为检验自己体力、耐力、毅力的标志,外地很多人也纷纷慕名而来。”
“是吗?那我也要去!”寒假在家的我,这次不由心动了。
老爸闻言,笑容满面,连声说好,还与我拉勾勾,生怕我反悔似的。
天公作美,翌日放晴。一大早,我们到达大贵山南岭,停车于进山的机耕道旁。这是我们步行登顶的起点。山中风大,车门一开,寒冷立即浸入五脏六腑,北风呼啸,挟裹着雪粒将我们吹得东摇西晃,靠着手臂的前挥后舞,我们才重新找到了平衡。抬眼望去,大雪覆盖的千峰万岭真似“银蛇蜡象”追逐着云朵,天地苍茫壮阔,有一种中国山水画似的朦胧之美。
路上的积雪,至少半尺厚,且已冻结成冰。我们把登山杖重重地扎进冻雪中,稳定重心,移动身子,缓缓前行。风口处和北坡的道路,更是完全上冻,油光光一片,登山杖扎进去都很困难,走在上面,一步三滑。我们小心翼翼地在冰面上滑动,实实在在体验了一把“如履薄冰”的感觉。
行不多远,前方有一院落,老爸告诉我,那是大贵寺林场。近了,但见院落四周,青松傲雪屹立,茶花含苞待放,院落内,点点腊梅傲立枝头,含笑迎春。我们进去参观小歇,守林场老人简陋的房间里,炉火通红,挂满半边墙的腊肉、辣椒和门上的“福”字交相辉映,风雪中洋溢的都是春的气息、福的味道。
别过老人,拐入小径,越向上登,积雪越厚。羊肠小道边的茶树,迎风的叶子被风雪浇上了一层“琉璃”,片片晶莹,愈发青翠;路旁栎树琼枝万条,剔透斜飞;雪涛汹涌,绵延起伏,漫山遍野,白雪茫茫……我们全然忘却疲惫,纵情地在雪中奔跑、跳跃,偶尔摔个屁股墩,也绝对感觉不到疼,反而会就地一躺,手脚并用,就着登山杖过把滑雪的瘾。年老的、年少的,都在忘乎所以地欢笑、尖叫,震得树上的积雪窸窸窣窣下坠。同行的叔叔忍不住赞叹:“看雪来广水,何必去东北!”
不知不觉,走了十来里路,我的双脚已是酸软发抖,心里便想打退堂鼓。老爸看出,说上方就是远近驰名的大贵寺,还说大贵寺始建于唐代,明朝时朱元璋下旨敕修,那可是皇家寺庙哩!一番诱惑,让我咬牙坚持,紧跟队伍。到得大贵寺,果然殿宇巍峨,金碧辉煌。寺前千年银杏,数人合围,枝上系满了祈福红丝带,雪中飘红,煞是显眼。大家都赞殿门楹联,恰如其分地抒写出山之高伟、寺之壮观:水分南北,峰立江淮,重开云外天界;山承东西,柱擎霄汉,再起空中仙阁。
绕过大雄宝殿,通往金顶的台阶,有如天梯悬挂眼前。台阶积雪,厚近半尺,台阶两边,是深不见底的雪沟,让人眩目,不敢多看。风雪覆盖台阶两边的树枝,给我们织造了一个长长的拱形通道,蜿蜒曲折,接地连天。我们在晶莹梦幻的“拱道”内踏雪前行,一鼓作气,穿过朝圣门,登上了金顶。
金顶壁立千仞,罡风阵阵,全石料砌成的石牌坊、祖师殿正殿和左右两幢陪殿,都披戴上白绒绒的羽绒,晶晶莹莹,有如天上宫阙。老爸指着石牌坊匾刻“崧高骏极”四个雪中隐约的遒劲大字,告诉我:这匾刻于清朝雍正六年,书法与嵩山中岳庙前的牌楼匾书“崧高峻极”如出一辙,全国仅此两处。又指祖师殿说,传说这殿内安有“避风珠”,殿外狂风大作,殿内灯烛不灭,自古人称“无风殿”。我自诩大学生,闻言一笑置之。岂知金顶罡风吹得人立不稳,祖师殿中点着的香烛,火苗却果然不晃不灭。我们自然不信有“避风珠”,但议论纷纷,终是不得其解。雪在风的挥洒下,一层又一层地贴在金顶正殿的北山墙上,足足有好几寸厚,像羽毛般。让人疑惑,这祖师殿,莫非是要振翅而飞?
立于金顶,极目而眺,头顶,一轮丽日高照,碧空如洗;足下,一片银光闪耀,江山如画。南北,楚峰林立,淮河如带,广水、信阳市区历历在目;东西,大别与桐柏二山,绵延若龙,屏障鄂豫。身临其境,不由令人心旷神怡。“无限风光在险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时,我才真切地感受到这些诗句所蕴含的意境和哲理。
看我神态,老爸不失时机,又开讲了:以前啊,这金顶祖师殿和大贵寺,香火十分旺盛,方圆几百里的香客,不管山高路远、寒冬酷暑,都要来进香许愿。他们是靠什么登上来的呢?是靠执着,是靠信念!
(作者单位:上海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