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笔走烈山
  

●李旭斌
  在写历史长篇小说《炎帝神农》之前,我曾无数次走过烈山,因为从家乡到随州城必须经过那里,不过那种“走”多是借助车轮,当然也多次徒步上过烈山。
  第一次徒步上烈山我还是一个青年。那天我们在随州开了会朝回赶,乘坐的吉普是一辆十足的“老爷车”,走到厉山车出了点毛病,司机修车去了,我们进了一家街边酒店。在餐厅里,我指着酒店的后山对同行的刘队长说,这山叫烈山,华夏始祖炎帝就出生在这里,山上还有神农洞,我是从《随州报》上知道的。他有些不信,于是我俩出酒店后门上了烈山。攀过荆棘丛上到一座石洞前,山上立着一块古石碑,仅此而已。刘队长叹息说:可惜没有开发好,要是神农真出生在这里,应该比襄樊的古隆中强。
  不知又过了几年,神农故里一下子红火了,烈山上到处都是绿树琼花,增加了神农洞洞亭、神农碑碑亭以及碑廊、神殿、广场等许多建筑,而且随州市已经开始举办神农节了。当时我们菜牛场属于农牧局二级单位,神农节到了,农牧局分发下来十几张神农节开幕式门票。此时正是大农忙季节,我为观看“开幕式”而没有去帮岳父插秧弄得他很不愉快。不过我感觉不虚此行,我第一次聆听省委常委王重农的现场演讲;第一次目睹了空降兵跳伞;到现在还记得“发个帽子没得顶,发件汗褂没得领……”那个调侃式的顺口溜。
  始祖的出生地原来离我们如此之近,乡人有句老话叫“亲近亲近,因近才亲”,对神农了解得越多,越感觉与他亲近,我逐渐爱上了烈山,从此炎帝神农在我眼前更加高大神圣了。我所说的“笔走烈山”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我爱好文学,更爱故乡,很早就有“用我的故事铺满随州大地”的志向,所以我曾写过许多随州的地域故事。炎帝神农在我心中高大神圣起来后,更感觉书写自己崇敬的炎帝神农是一种职责,于是我开始收集炎帝的故事,收集多了心也就大了,这样就产生了将这些故事串联起来的思路,于是历史长篇小说《炎帝神农》就这样开始孕育。
  通常人们都是写小说,我认为我这次是在“走”小说。收集资料需要去民间走访,去实地考察,所以走了很多地方,付出了很大精力。这种写作又需要深入到历史沉淀层中,在传说故事里寻觅。故事从炎帝神农诞生的烈山起步,最先走过随州的地域、人文、历史和背景,再沿着当年炎帝的足迹走遍中国。在走的同时,将发生在全国各地有关炎黄的历史、传说、人文记载,以及诸多民间传说都容纳在游走里,再通过游走,将炎帝的传说故事从历史深处拽出来,展示于世。
  我的“走”是以笔、以心,以现实的脚步、走动的目光饱览了“神农洞炎帝出世”“神鹰护天子”“ 麋鹿乳神童”,并历数炎帝“开农耕”“尝百草”“开商祖”“造耒耜”等八大功绩,同时又涉足“炎黄大战”“夸父追日”“精卫填海”“蚩尤之乱”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与神话的演绎。
  我以“笔走烈山”的方式讲故事,行走在炎帝和黄帝书写的历史画卷里,发现“炎”和“黄”的融合、创造惠及子孙万代,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开了先河,树立了榜样,“炎黄”追求华夏统一、民族团结的理念与方式,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不管算不算一个称职的文学旅行者,我都一路走过来了,我始终感觉不虚此行。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笔走烈山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副刊】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