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小微金融:分类施策方可精准发力
  

冯瑶
  为更好地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缓解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近期,各家金融机构从定向降准到降费减税,再到完善金融机构小微贷款的投放考核,一系列举措的出台提振了小微企业主的信心。
  众所周知,小微企业存在抵押物缺失、管理不规范、资金需求不稳定等问题,是制约其开展融资活动的主要因素,业内也推出了包括提高信息透明度、小微金融业务“线上化”等诸多针对性举措。但诸多制约因素中,有一个根本性问题不容忽视,即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由于缺少发展规划、管理不规范,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在获取一定的经营利润后,会出现跨行甚至转行的情形。这不仅要求企业有更多的资金,还要求企业自身有更高的风险承受能力。遗憾的是,小微企业跨行转行经常是一种盲目扩张和高风险行为,与金融机构追求稳健经营的初衷相悖。
  解决金融机构发展小微金融业务的后顾之忧,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各类主体都在积极探索。其中,政府牵头成立担保基金、风险补偿基金,通过分散风险进行风险防范是较为常见的做法。由于基金募集的资金有限,服务对象的精准选择就决定了在风险分担模式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最终成效。这又涉及到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时的另一个困扰:小微金融业务如何实现分类施策。实际上,分类施策的本质仍是风险防范问题,其目的在于通过准确恰当的措施,将风险以更低的成本锁定在可控范围内。
  由此可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服务小微企业的力度,除了解决流动性、收益和激励机制问题,还要提高小微金融业务的风险防范水平。
  首先,创新抵押物变现机制。在做好风险防控的基础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需盘活其存量资源。事实上,小微企业并不缺少资产,而是缺少金融机构认可的资产。要解决小微企业抵质押物的问题,需要着重解决抵质押物如何变现。
  其次,提升措施的精准度。对于小微企业金融需求挖掘不充分的地区,要重点解决信息不对称;对于属于新行业、新业态的小微企业,金融机构的服务重点应放在产品创新上;对于属于传统行业,生产稳定、经营稳健的小微企业,应以降低其贷款门槛和融资成本为重点;对于急需转型升级的小微企业,要立足于金融资源的引导性,通过资金之外的附加服务,取代“一刀切”式的断贷行为。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小微金融:分类施策方可精准发力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金融界】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